[发明专利]一种测定半敞开空间可燃气体最小点火能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2338.2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3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2 | 分类号: | G01N3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敞开 空间 可燃 气体 最小 点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燃气体最小点火能方法,特别是一种测定半敞开空间可燃气体最小点火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1857年英国发生城市煤气管道爆炸事故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可燃气体的爆炸特性和机制展开了长期的研究。由于各国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使用的试验装置的尺寸差别较大,实测参数也有所不同,所以国内外至今尚没有制定出统一的测定可燃性气体(液体蒸气)爆炸特性参数的装置。
受限空间工业气体爆炸具有破坏性大和复杂性强等特点,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对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因为实际研究的需要,球形、圆柱形和管道等密闭容器式的试验装置也陆续被开发和使用,例如,1993年张景林发明设计了可燃气体爆炸特性测试装置,其主体为20L等边圆柱筒,主要由爆炸装置、配气系统、温度压力控制系统及爆炸参数测试系统组成;1996年Adolf Kuhner AG设计了20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采用循环配气混合,逐渐在试验研究中得到广泛使用。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有机溶剂和可燃气体的广泛应用,车间、仓库这种半开敞空间发生的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火灾爆炸事故屡见不鲜,但迄今对这一类空间内可燃气体爆炸过程的试验却并不多见,相应的试验装置也很缺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用升降法测定在半敞开空间可燃气体最小点火能的方法,起到实用、方便、廉价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发明使用的测定方法为升降法,该可燃气体燃爆特性综合试验装置主要由气体输送和配制系统、气体预混系统、爆炸室、点火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部分构成。
可燃性预混气体爆炸按传播状况的不同可分为4种模式:定压燃烧、爆燃、定容爆炸和爆轰,通常开敞空间可燃气体的爆炸过程属于爆燃过程。
试验装置上开展的可燃气体爆燃过程的测试和研究,主要试验的项目有:
(1)气体的分层试验。将可燃气体通入到密闭预混塔,经过混合、静置后,观察其分层现象,得到不同高度处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气体浓度的测试。测试气体的浓度有3种方法:浓度传感器直接测试气体爆炸前后的浓度;声级计测量爆炸声音的大小反映气体的浓度;通过测试气体爆炸速度来反映气体的浓度;
(3)爆炸上下限测试。对不同浓度的可燃性气体点火试验,确定爆炸上下限;
(4)爆炸压力、温度测试。运用压力、温度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卡,确定爆炸压力、温度瞬时值及其变化趋势,还可根据爆炸威力指数等于最大爆炸压力与平均升压速度之积计算爆炸威力指数、最大爆炸指数等;
(5)最小点火能测试。对不同浓度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进行点火试验,确定最小点火能;
(6)爆炸过程研究。爆燃是一种带有压力波的燃烧,火焰以亚音速传播,压力波则以当地音速传播,因此必须利用高速摄像机才可以拍摄气体爆炸火焰传播的过程,并应用ProAnalyst软件分析确定传播速度等参数;开展爆炸室的约束面及其障碍物对爆炸火焰传播及其他参数的影响研究等;
(7)可燃气云的形成及扩散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等软件,可模拟空间内气云的形成和扩散过程;
(8)抑爆作用研究。在爆炸室内设置阻燃材料(如金属丝网),研究它们对可燃性气体抑爆的效果。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使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更均匀,改进后的20L气体爆炸测试装置,以实用、方便、廉价等优点,可作为安全工程专业、防火防爆专业的科研教学标准测试装置和演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可燃气体爆燃特性综合试验装置;
其中:1-预混塔;2-爆炸气体检测探头;3-爆炸气体钢瓶;4-气体流量计;5气体钢瓶(氧气、氮气);6-爆炸箱;7-搅拌叶片;8-搅拌电机;9-泄压窗;10-温度检测探头;11-爆炸气体浓度探头;12-压力检测探头;13-声级信号探头;14-电子点火器;15-快速摄像机;16-触发开关;17-数据处理器;18-显示器;19-打印机;20-气体输送管路;21-气体阀门;22--数据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一定浓度可燃物燃烧或爆炸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值,是衡量可燃气体(液体蒸汽)、可燃性粉尘爆炸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也是静电安全的重要技术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23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骨科用穿刺导线针
- 下一篇:一种新型内科用压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