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预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2312.8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8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魏剑锋;孙昌俊;周福临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22 | 分类号: | B07B1/22;B65G37/00;B65B6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施娥娟 |
地址: | 410013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预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垃圾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垃圾回收时无法进行比较好的分类,因而进行后续处理时,垃圾为混合型垃圾。对于这种混合型垃圾,需要首先进行分选,以分别进行焚烧、生化处理、填埋等无害化处理。为此,在垃圾经压缩并运至处理站后,需要首先进行分选。分选时通常需要采用单独的设备(例如分拣机),不仅增加了设备和工艺步骤,也增加了所占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压缩前对垃圾进行分选且占用空间较小的垃圾预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垃圾预处理系统包括滚筒筛、卸料槽、用于从所述卸料槽输出垃圾的链板式输送机和用于从所述链式输送机向所述滚筒筛输送垃圾的中间输送装置,所述卸料槽和滚筒筛并排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滚筒筛对垃圾进行分选。其中,通过将滚筒筛和卸料槽并排设置,能够减少垃圾移动路径和设备占用的空间。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垃圾预处理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和图3分别是说明图1中并排设置的各部件的主视图,为清楚起见,图2中省略了第二破袋匀料机;
图4是图1的左视图,为清楚起见,省略了第一破袋匀料机;
图5是显示图3中第一破袋匀料机的放大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滚筒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说明图6中的扬料部件与筛板的连接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8和图9分别是图7中的扬料部件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滚筒筛
10:筛板
20:扬料部件
21:第一板状件
21a:第一边缘 21b:第二边缘 21c:第三边缘 21d:通孔
22:第二板状件 23:第一连接板 24:第二连接板 25:锯齿
30:筋条
200:预压式压缩机 300:压装式压缩机
400:卸料槽 500:链板式输送机 600:止挡件
700:破袋匀料机 710:第一破袋匀料机
711:链板 712:第一链轮组件 713:第二链轮组件
714:动刀 715:机架 716:刮板
720:第二破袋匀料机
800:第一中间输送机 900:第二中间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垃圾预处理系统包括滚筒筛100、卸料槽400、用于从所述卸料槽400输出垃圾的链板式输送机500和用于从所述链式输送机500向所述滚筒筛100输送垃圾的中间输送装置,所述链式输送机500和滚筒筛100并排设置。
本发明中,通过链板式输送机500和中间输送装置,可以将垃圾输送到滚筒筛100,以便对垃圾进行分选。其中,通过将滚筒筛100和卸料槽400并排设置,能够减少垃圾移动路径和设备占用的空间。
另外,所述垃圾预处理系统可以包括位于所述滚筒筛100下方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所述滚筒筛100的筛上物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入口上方,所述滚筒筛100的筛下物出口位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入口上方,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压缩机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压缩机与所述卸料槽垂直设置。由此,本发明的垃圾预处理系统能够形成环形布置,有利于减少占用空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23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