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热管锅炉传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26227.0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0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祝长宇;丁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德能恒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1/08 | 分类号: | F22B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热管 锅炉 传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交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热管锅炉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导热油炉是以煤、重油、轻油、可燃气体及其它可燃材料为燃料,导热油为热载体,利用循环油泵强制液相循环,将热能输送给用热设备后,继而返回重新加热的直流式特种工业炉,导热油,又称导热油炉或热介质油,作为中间传热介质在工业换热过程中的应用已有五十年以上的历史。导热油炉其原理是该炉是闭路循环,出油温度和回油温度只差20-30度,也就是说只加热20-30度的温差就能达到使用温度。导热油与另一类高温传热介质熔盐相比,在操作温度为400℃以上时,熔盐较导热油在传热介质的价格及使用寿命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但在其它方面均处于明显劣势。导热油一旦从导热油炉供热系统泄漏,由于自身温度很高,又接触火焰或接近火焰,就会被点燃或自燃,造成火灾。另外,导热油炉也会因导热油带水等原因,而发生爆炸事故。
热稳定性导热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加热系统的局部过热,易发生热裂解反应,生成易挥发及较低闪点的低聚物,低聚物间发生聚合反应生成不熔不溶的高聚物,不仅阻碍油品的流动,降低形同的热传导效率,同时会造成管道局部过热变形炸裂的可能。
氧化稳定性导热油与溶解其中的空气及热载体系统填装是残留的空气在受热情况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有机酸及胶质物粘附输油管,不仅影响传热介质的使用寿命,堵塞管路,同时易造成管路的酸性腐蚀,增加系统运行泄漏的风险。
避免导热油的结焦导热油在运行温度超过最高使用温度时,在导油管壁会出现结焦现象,随着结焦层的增厚,导油管壁温偏高又促使粘附结焦,不断增厚的管壁温度进一步提高,随着管壁的不断增厚传热性能恶化,随时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热管锅炉传热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使用以循环介质为水的动力热管循环系统取代导热油炉供热系统,不仅能够节约成本、提高传热介质的使用寿命,而且安全环保、热传递效率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热管锅炉传热系统,包括锅炉燃烧室和动力热管传热系统;所述动力热管传热系统由受热设备、供热设备、循环泵、储液罐、供热总管和回流总管等几个部分组成;所述受热设备是一个热交换器,位于锅炉燃烧室的腔体内,锅炉内的热能通过与热交换器中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加热出高温高压蒸汽;所述供热设备是热交换器、反应釜、烘房等装置,每个供热设备与供热总管之间连有一个阀门;所述受热设备的蒸汽输出端和各支路供热设备的蒸汽输入端通过供热总管相连接;所述各支路供热设备的冷凝液输出端连接于回流总管;所述循环泵和储液罐都位于回流总管上,与受热设备的冷凝液输入端相连接。
以上所述动力热管传热系统的供热设备是连接于供热总管和回流总管之间的多个不同类型供热设备的并联,且每个供热设备与与供热总管之间连有一个阀门。
以上所述每个供热设备与供热总管之间连有一个阀门,此阀门是手动阀或者电动阀。
以上所述锅炉燃烧室中的燃料是煤、燃气或燃油等能源。
以上所述动力热管传热系统内部循环的制冷工质是水。
以上所述动力热管传热系统的循环泵选用能够同时输送气体和液体的容积式气液二相流循环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以循环介质为水的动力热管循环系统取代导热油炉供热系统,不仅能够节约成本、提高传热介质的使用寿命,而且安全环保、热传递效率高,对于确保动力热管锅炉传热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能耗和长周期稳定运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动力热管锅炉传热系统的第一种方案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动力热管锅炉传热系统的第二种方案工作流程图。
图中:(1)受热设备;(2)供热设备;(3)循环泵;(4)储液罐;(5)阀门;(61)~(65)管道端口;(7)回流总管;(8)供热总管;(9)锅炉燃烧室;(10)回气孔;(11)回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实现时涉及的系统装置主体结构包括受热设备(1)、供热设备(2)、循环泵(3)、储液罐(4)、阀门(5)、管道端口(61)~(65)、回流总管(7)、供热总管(8)、锅炉燃烧室(9)、回气孔(10)、回液装置(11)以及连通需求的气液输送管。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德能恒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德能恒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62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