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的一种电压驱动模式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5149.2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8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黄远明;马青兰;翟保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2F1/1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 分散 液晶 调光 薄膜 一种 电压 驱动 模式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的一种电压驱动模式,属于仪器仪表电子控制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是一种由聚合物与液晶组成的复合薄膜材料。在直流电压的作用下,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的透光率随所加电压而发生变化,通常用来制作透光率可调的玻璃隔墙、汽车车窗、光学器件、电子器件等。到目前为止,通常采用直流电压模式来驱动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从而使该薄膜的透光率发生变化。然而,直流驱动模式耗电多,并容易缩短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的使用寿命。本发明提供另一种电压驱动模式,其电压值随时间而变化,该电压波形包括但不限于矩形波、三角波、方波、脉冲波、正弦波、余弦波以及其它任意非直流波。基于人的视觉的时间频率特性,对于中等亮度的光刺激,视觉暂留时间约为0.05至0.2秒。所以,当驱动电压的频率大于5-20赫兹时,人眼看到的效果就是透射率最大值时的透明效果。在这种电压驱动模式驱动下,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的透光率随所加电压而变。工作时该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不仅仅能大量地省电节能,还能增加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的使用寿命。其省电节能的程度取决于驱动电压信号的占空比,消耗电能可达到直流电压驱动模式下所耗电能的百分之一。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提供一种电压驱动模式,其特征在于:外加在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上的电压的波形具有矩形波、三角波、方波、脉冲波、正弦波、余弦波以及其它任意非直流波的特性。
本发明中所述的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其特征如下:
1)它是一种复合薄膜材料,其组分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与液晶;
2)其液晶质量占复合薄膜材料质量的百分比在1.0到98.0之间;
3)在电压的作用下,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的透光率随所加电压而发生变化。
本发明中所述的正弦波、余弦波、三角波电压驱动模式,其特征如下:
1)其电压的频率在0.001至9000千赫兹之间;
2)其电压的振幅在0.1至900伏特之间。
本发明中所述的矩形波、方波电压驱动模式,其特征如下:
1)其电压的半周期在1微秒至1000秒之间;
2)其电压的振幅在0.1至700伏特之间。
本发明中所述的脉冲波电压驱动模式,其特征如下:
1)其电压从最小值上升到最大值的时间在1微秒至1000秒之间;
2)其电压从最大值下降到最小值的时间在1微秒至1000秒之间;
3)其电压的最大值在0.1至1000伏特之间。
本发明中所述的其它任意非直流波电压驱动模式,其特征在于其电压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本发明中所述的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在所述的电压驱动下,其特征在于:
1)其透光率随所加电压而发生变化;
2)其最大透光率位于30-99%之间;
3)其最小透光率位于0.1-29%之间。
本发明中所述的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在所述的电压驱动下,其特征工作温度在零下50摄氏度到零上摄氏120度之间。
本发明中所述的电压为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上下两个表面之间的电势差。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采用的一种矩形波电压驱动模式,其半周期为2秒,峰-峰电压为9.8伏。
图2是本发明所采用的一种矩形波电压驱动模式,其半周期为0.2秒,峰-峰电压为11.6伏。
图3是本发明所采用的一种锯形波电压驱动模式,其半周期为0.1秒,峰-峰电压为13伏。
图4是本发明所采用的一种三角波电压驱动模式,其半周期为0.1秒,峰-峰电压为16伏。
图5是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在一种方波电压驱动模式下其透射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其半周期为1秒,峰-峰电压为35伏。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方式中以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为测试对象、以两种矩形波电压驱动模式为例阐释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薄膜在非直流电压驱动下其透射率随时间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51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轮胎气压报警主动减速系统
- 下一篇:分时四驱切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