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热站操作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1778.8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1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信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优力特换热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龙锋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站 操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站的操作工艺。
背景技术
换热站是换热领域必备的设备,换热站的的操作步骤直接影响了换热效果及整个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和换热效果,传统用于换热站运行启动的操作方法,不利于换热器的启动运行,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生产结果,带来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换热站操作工艺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换热站良好启动运行的换热站操作工艺。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站操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开启水箱的进水阀门,将水箱注满水;
b、用手转动补水泵及循环泵轴,察看是否能转动,检查油箱里的润滑量是否合适。
c、启动补水泵往网管内注水,通过补水箱、补水泵向系统内补水,在系统顶点排气阀排掉系统空气,待排气阀排气带水时,关闭排气阀,保证补水点规定压力。
d、将网管压力提高到安全阀规定的开启压力,检验安全阀是否安全可靠。
e、启动循环泵前应打开换热器的所有出口阀,并关闭换热器的进口阀,启动循环泵后再慢慢打开换热器的进口阀,逐渐提高流量及压力,避免瞬时冲击而产生局部高压损坏设备。
f、打开站内蒸气总阀门;开启放空排气阀门,将气缸及管道内的空气排放干净,有蒸气排出时再关闭;打开换热器蒸气侧排污和排气阀门,打开疏水器旁通阀门。
g、缓慢打开换热器热源侧蒸气入口阀门,逐渐加压至采暖系统所需要运行的温度。
所述步骤d中开启压力为1.5MPa。
本发明的换热站操作工艺,通过对各部门的严格有序操作,使整个换热站的启动运行过程更加迅速高效,并且提高了整个换热系统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采用补水泵向循环热水管网内补水,在经过循环水泵将热回水加压后经过换热器汽水换热,换热后的热水经过换热器进出口送至室外热水管网,经过外界管网后热回水进入除污器除污,再由循环水泵加压到换热器,其中采用2台变频补水泵进行系统稳压。 运行工艺如下:开启水箱的进水阀门,将水箱注满水;用手转动补水泵及循环泵轴,察看是否能转动,检查油箱里的润滑量是否合适;启动补水泵往网管内注水,通过补水箱、补水泵向系统内补水,在系统顶点排气阀排掉系统空气,待排气阀排气带水时,关闭排气阀,保证补水点规定压力;将网管压力提高到安全阀规定的开启压力1.5MPa,检验安全阀是否安全可靠;启动循环泵前应打开换热器的所有出口阀,并关闭换热器的进口阀,启动循环泵后再慢慢打开换热器的进口阀,逐渐提高流量及压力,避免瞬时冲击而产生局部高压损坏设备;打开站内蒸气总阀门;开启放空排气阀门,将气缸及管道内的空气排放干净,有蒸气排出时再关闭;打开换热器蒸气侧排污和排气阀门,打开疏水器旁通阀门;缓慢打开换热器热源侧蒸气入口阀门,(排污阀出口没有污物时关闭,排气阀有蒸气排出时再关闭)逐渐加压至采暖系统所需要运行的温度。运行时的注意事项 运行人员应随时察看官网的供回水温度计压力。根据室外气温、参照室外温度、供水温度,合理调节蒸气阀门的流量大小。 随时巡检各运行设备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各运行设备的压力表、温度表,发现问题马上报告有关人员进行解决。每班检查一次水泵的润滑油情况,保持油箱油位正常。随时察看水箱内的水位是否正常,应保持水位在水箱的2/3以上。每小时记录水供回水压力、温度。
本发明是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优力特换热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优力特换热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17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