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气田气体输送管道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19637.2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8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杜磊;杨欢;张金钟;胡海翔;李小春;上官昌淮;郭成华;汤晓勇;施岱艳;姜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F11/04 | 分类号: | C23F1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10008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田 气体 输送 管道 缓蚀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田气体输送管道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用于油、气井生产,管道运输过程中的金属防腐,属于精细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大口径长的湿气管线,如口径大于DN400、长度大于10km的湿气管线,现有的缓蚀剂喷雾的保护效果难以达到管道顶部,一旦管道顶部出现凝析水,特别容易导致腐蚀。该现象最早于1960年被发现,当时法国某石油公司对一条长期加注液相缓蚀剂保护的输气管线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多处管道顶部发生了严重腐蚀,尖劈状点蚀坑处的腐蚀率高达5mm/a,而管道底部由于有缓蚀剂保护,几乎无腐蚀。此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陆续发现湿气管线顶部更易严重腐蚀的现象。
对于上述湿气管线顶部更易严重腐蚀的现象,目前的主要处理办法为定期进行批处理预膜来保护管道,但是该处理方法会影响油、气田生产。
湿气管线顶部的腐蚀防护不利会严重影响气体的生产与输送安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用气量快速增长,天然气的生产和集输管线不断延伸,管线建设的生产和输送环境也愈加复杂化,所以也更迫切地需要一种简单、高效的缓解管道顶部腐蚀的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全新配方的气体输送管道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缓蚀剂可高效保护管道顶部,为气体输送管道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理想防护手段。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出现的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的要点是:将聚醚胺、二甘醇胺DGA、羟乙基六氢均三嗪复配为气相缓蚀剂,聚醚胺、二甘醇胺、羟乙基六氢均三嗪三者协同作用,大大延缓金属腐蚀速率。
本发明的油气田气体输送管道缓蚀剂配方如下:
聚醚胺 20~35%
二甘醇胺 30~40%
羟乙基六氢均三嗪 25~50%
该气相缓蚀剂挥发性强,具有较高的蒸汽压,加注到管道中后通过挥发能到达管道内的任何区域,包括管道顶部,适用于含CO2和H2S酸性气体的湿气输送管道顶部防护。同时,本发明缓蚀剂中各组分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溶于管壁的凝析水中,在水中,组分中的含氮极性基团与管壁金属表面电荷吸附,在整个阴极与阳极区域形成单分子膜层,即管壁保护膜,从而达到有效减缓管道顶部腐蚀的目的。
本发明缓蚀剂中的胺类是有效的pH值调节剂,可中和溶解在管壁凝析水中的挥发性酸,有效降低CO2和H2S等酸性气体在蒸汽中的分压,减少酸性气体在凝析水中的溶解量,提高凝析水的pH值,从而可明显降低管道腐蚀速率。
本发明油气田气体输送管道缓蚀剂的制备方法为:
按比例称取聚醚胺、二甘醇胺和羟乙基六氢均三嗪,直接混合即可。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无需特殊设备,成本低廉。
本发明油气田气体输送管道缓蚀剂的缓蚀效果优异,缓蚀率可达到92%,具有制备简单、应用方便等优点。本发明油气田气体输送管道缓蚀剂可用于含酸性和高酸性气体的油气田集输和储运系统,降低腐蚀气体对金属的腐蚀速率。由于本发明缓蚀剂的强挥发性,其还能高效的保护油气田气体输送管道顶部,为油气田气体输送管道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理想防护手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缓蚀剂配方如表1(表中配方均为质量百分百含量):
表1缓蚀剂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96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定值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调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