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协同印染废水固有污染物组分的原位强化处理复合药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8861.1 | 申请日: | 2012-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0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波;高赛赛;朱梦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印染 废水 固有 污染物 组分 原位 强化 处理 复合 药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饮用水净化处理领域,涉及协同印染废水固有污染物组分的原位强化处理复合药剂。
背景技术
目前自来水厂采用生物活性炭(BAC)为核心的净化工艺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处理,其利用活性炭的高比面积吸附供生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基质,生成具有水质净化作用的生物膜,达到高效净化水质的作用,代表性工艺有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空气-生物活性炭等。但该工艺需定期要对活性炭层进行反冲,避免生物膜过度增殖堵塞滤床,同时淘汰老化的生物与代谢残体。活性炭滤池反冲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生物排泥水,现在的做法往往是将其排放水体,会产生一定的二次污染,因此越来越多的厂采用絮凝来处理饮用水。
传统的的絮凝剂有聚合三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但PAC水解后产生的铝离子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会导致贫血、脱发和大脑痴呆等多种疾病,PAM水解后产生的丙烯酸和有机胺等有机污染物同样危害人体健康。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无毒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包括机能性蛋白质或机能性多糖化合物,利用微生物技术,通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成,具有生物降解、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对多种细微颗粒和有机物等都有优良的凝聚能力。
复合型絮凝剂是近年才开始研制的新型絮凝剂,它能克服单一絮凝剂的不足,具有适应范围广、pH使用范围大、对各种浓度水质均有良好净化效果,在水处理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以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的研究应用 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活性炭净化工艺和传统絮凝净化工艺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协同印染废水固有污染物组分的原位强化处理复合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药剂由无机混凝剂和生物絮凝剂组成,无机混凝剂为铁系或铝系无机混凝剂。
另外,当Fe3+药剂浓度为0.01mol/L时,生物絮凝剂与Fe3+流量投加比为1:15;当Al3+药剂浓度为0.01mol/L时,生物絮凝剂与与Al3+流量投加比为1:30;当无机絮凝剂为Fe2(SO4)3·18H2O,投加量为30-60mg/L。
另外,所述无机混凝剂、生物絮凝剂采用出水水质反馈和流量控制模式,通过自动或手动投加方式连续投加。根据出水水质要求,投加少量化学高分子絮凝剂。
另外,所述一种生物絮凝剂的现场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收集初始生物排泥水,采用重力或离心方式富集,上清液即为生物絮凝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传统混凝剂-絮凝剂系统相比,由于本发明充分利用自来水厂生物排泥水中所富含的多糖、脂类等天然高分子有机物生物絮凝剂,反过来作为水厂强化混凝的净化药剂,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处理成本,缓解排泥水对水环境的污染,实现排泥水的资源化,达到高效低成本净化饮用水的效果,同时可降低生物排泥水的环境风险。具体体现在:
(1)本发明可减少无机混凝剂的投加量10-20%,以20万吨/d水厂为例,按铁盐投加量40mg/L计,可节省投加量800-1600kg/d。
(2)本发明可减少有机化学高分子混凝剂(PAM)的投加量60-100%,以20万吨/d水厂为例,按PAM投加量2mg/L计,可节省投加量240-400kg/d。
以20万吨/d水厂为例,本发明每天可利用排泥水80m3左右,约为总排泥水的2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絮凝剂的添加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根据原水水质,通过利用自来水厂生物排泥水形成生物絮凝剂,与水厂常用铝系、铁系絮凝剂进行互配,取代或部分取代化学高分子絮凝剂(PAM),形成无机混凝剂-生物絮凝剂-少量化学高分子絮凝剂的复配药剂体系,实现污水的高效低成本处理;其中化学高分子絮凝剂可根据水质情况免于投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对排泥水进行富集(重力或离心)形成高浓度排泥水,根据原水水质特征,投加铁系、铝系无机絮凝剂,形成无机混凝剂-生物絮凝剂的复配系统,最后根据处理要求,投加化学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AM)。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絮凝剂的添加流程图。
如图1所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88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自由度磁力振动台
- 下一篇:专用于昆虫标本的恒温简便式自动干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