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的质谱真空紫外光电离源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8574.0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4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花磊;李海洋;侯可勇;谢园园;蒋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49/12 | 分类号: | H01J49/1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光 气体放电灯 真空 紫外光 电离 | ||
1.一种基于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的质谱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2)和电离源腔体(8),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2)固定于电离源腔体(8)的外壁,其放电灯出光口(4)与电离源腔体(8)的内部相连通;
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2)发出的真空紫外光(12)位于电离源腔体(8)的内部,在电离源腔体(8)的内部、沿真空紫外光(12)出射方向依次设置有离子推斥电极(5)、离子传输电极(6)和离子引出电极(7),离子推斥电极(5)、离子传输电极(6)和离子引出电极(7)相互间隔、同轴、平行设置;
一进样毛细管(1)穿过电离源腔体(8)的外壁伸入在电离源腔体(8)的内部,进样毛细管(1)的气体出口设置于离子推斥电极(5)和离子传输电极(6)之间相互间隔的区域,其气体出口端正对于真空紫外光(12)的光束设置,进样毛细管(1)的气体入口端与样品气体气源(11)相连;
于电离源腔体(8)外壁上设置有气体出口,气体出口通过真空管路与一机械真空泵(9)相连;于离子引出电极(7)的下方设置有一质量分析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的质谱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其特征在于:
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2)为一端开口、一端密闭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中空筒体,于筒体的外壁面上套设有射频放电线圈、或于筒体的外壁面上套设有一对金属环状射频放电电极、或于筒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一对金属环状直流放电电极,射频放电电极或直流放电电极与筒体同轴;
开口端为放电灯出光口(4);
所述的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2)工作方式为射频放电或直流放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的质谱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其特征在于:
向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2)内充入的放电气体为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氢气、氮气、氧气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上述气体的混合气体;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2)内部气压为0.1~100Torr。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的质谱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其特征在于:
于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2)外壁上设置有气体入口,气体入口通过管路与一进气阀(3)相连,于进气阀(3)的另一端连接有放电气体气源(10),放电气体通过气体入口进入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2)的内部,并由开口端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的质谱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其特征在于:
离子推斥电极(5)、离子传输电极(6)和离子引出电极(7)均为板式结构,中心部位设置有通孔,其中,离子传输电极(6)为1块或2块以上相互间隔、同轴、平行设置的板式结构;真空紫外光(12)的光束平行于电极轴线方向穿过各电极通孔的中心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基于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的质谱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其特征在于:
离子推斥电极(5)和离子引出电极(7)间隔的中心区域构成样品电离区(14),样品分子在样品电离区(14)中产生光电离;离子推斥电极(5)和离子引出电极(7)的间距、即样品电离区(14)的长度为0.1~1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基于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的质谱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其特征在于:
于离子推斥电极(5)、离子传输电极(6)和离子引出电极(7)上按照电压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加载不同的电压,在样品电离区(14)轴线方向形成大小为1~100V/cm的离子引出电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的质谱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其特征在于:
电离源腔体(8)内部气压为0.01~10Torr,进样毛细管(1)内径尺寸可根据电离源腔体(8)内部气压要求选择在Φ50~500μm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光窗式气体放电灯的质谱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质量分析器(13)为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四级杆质量分析器、离子阱质量分析器、扇形磁场质量分析器或离子回旋共振质量分析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857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