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外光固化(UV)静电喷涂透明底漆木器涂料及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7675.6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7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蔡意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汇龙涂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163/10;C09D5/4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29738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 光固化 uv 静电 喷涂 透明 底漆 木器 涂料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涂料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UV)紫外光固化木器静电喷涂透明底漆木器涂料及施工工艺,特指是用静电喷涂的形式,用(UV)紫外光来固化的透明底漆木器涂料。
背景技术
目前家具底漆涂装工艺主要以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缩写PU,简称聚氨酯)或不饱和聚酯漆(PE)为主,这两类漆的流平性优异,好砂光,附着力性能良好。但是挥发物(VOC)含量较高(约50~60%),活化期短(配制好的油漆需尽快使用完),受温度影响较大,生产效率低,阻碍了家具企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V)紫外光固化木器静电喷涂透明底漆木器涂料及施工方法,以克服现有木器涂料生产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发明适用于木质家具、木门等木制品的涂装。
本发明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紫外光固化静电喷涂透明底漆木器涂料,由AB两组分组成,A组分与B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100:10-15;
A组分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
环氧丙烯酸酯 15%~20%,
改性环氧丙烯酸酯 22%~30%,
活性稀释剂 26%~30%,
颜填料 20%~25%,
消泡剂 0.1%~0.3%,
防沉剂 0.9%~1.2%,
光引发剂 5.5%~7%;
B组分:醋酸乙酯。
所述环氧丙烯酸酯(EA)为台湾长兴公司生产的621A-80。
所述改性环氧丙烯酸酯(EA)为广东顺德添一化学公司的HS9101。
所述活性稀释剂为广东顺德添一化学公司的HS9600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3A),三丙二醇二酯丙烯酸酯(TPGDA)为台湾长兴公司生产的EM223-5;1,6己二醇二酯丙烯酸酯(HDDA)为台湾长兴公司生产的EM221,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台湾长兴公司生产的EM231的任意一种及其任意组合。
所述消泡剂为毕克化学的(BYK088、BYK055)、迪高公司的TEGO920的任意一种及其任意组合。
所述防沉剂为江门菲高贸易公司的6900HV、德固赛公司的A-200、泰维贸易公司的M-5的任意一种及其任意组合。
所述颜填料为广西桂广公司的滑石粉1250、猴圣化工的透明粉TM2500、金信化工的锌粉5N的任意一种及其任意组合。
所述光引发剂为常州华钛公司的(Runtecure1020、Runtecure1103、Runtecure1104)、长兴公司6420、科田公司1113C的任意一种及其任意组合。
所述醋酸乙酯为市售产品。
一种紫外光固化木器静电喷涂透明底漆木器涂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A组分与B组分以重量份数比100:10-15的比例混合;
(2)用静电喷涂的方法将木制品进行涂装;
(3)然后红外低温烘烤,进行紫外光UV固化即可得到成品。
(4)根据木材导管的深浅,砂光后可重复(2)、(3)一至两遍。
步骤(3)中,烘烤温度为25℃~35℃,烘烤时间为3-5分钟。
步骤(3)中,紫外光的波长范围为315-400nm。
本发明的优点是具有附着力好、硬度高、流平佳、配制好的油漆无活化期、丰满度好、干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有机挥发物少、施工简单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厂商提供的条件进行。
实施例1
一种紫外光固化静电喷涂透明底漆木器涂料,由AB两组分组成。
A组分与B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100:10-15,
(1)配制A组分,按A组分的配方的重量百分比称到原料:
环氧丙烯酸酯 20千克,
改性环氧丙烯酸酯 22千克,
三丙二醇二酯丙烯酸酯(TPGDA) 22千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汇龙涂料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汇龙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76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驾驶员辅助观察系统自动保护盖
- 下一篇:银纳米颗粒薄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