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流纺新型环保纤维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6349.3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3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龙;易建设;李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双盾纺织帆布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2 | 分类号: | D02G3/02;D01H4/02;D06M11/83;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流 新型 环保 纤维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纤维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指一种涡流纺新型环保纤维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已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穿由环保纤维加工的衣着已成为人们新的追求。
而环保纤维就是指一些可降解、无污染、抗菌的纤维,传统的环保纤维是通过传统的纺纱工艺进行生产,流程为清花→梳棉→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而特殊处理是在清花之前进行加工的,如抗菌处理。
传统的抗菌处理方式均采用浸渍吸附法,其特点是工艺简单,对抗菌剂的耐温性要求低,但也存在着诸多缺点:
耐洗性差:由于抗菌剂仅附着于纺织物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洗涤次数的增多,抗菌剂越来越少,抗菌效果也就越来越差;
抗菌剂浪费大:由于浸渍时须用大量的水浴,一般织物与水的比例为1:10,真正附着在织物上的抗菌剂不多,其余都浪费掉了;
污染环境:未被织物吸跗的抗菌剂随着废液排放,对水环境造成污。
因此无论是从加工方法或者环保处理都存在着不小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工序短、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涡流纺新型环保纤维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涡流纺新型环保纤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工序制备而成:
(1)抗菌处理:将纤维材料进行抗菌处理;
(2)清花工序:将抗菌处理后的纤维通过开清棉机械混合、开松、除杂后形成棉卷;
(3)梳棉工序:将经过清花工序所得的棉卷在梳棉机上梳棉进行梳棉,形成棉条;
(4)并条工序:
并合:将6-8根棉条并合喂入并条机,经过并合后熟条的重量不匀率降到1%以下;
牵伸:并和后的熟条经牵伸使之变细,并分离为单纤维结构;
成条:将牵伸后的棉条有规则的圈放在棉条筒内;
(5)涡流纺工序:将并条工序处理后的纤维条进行涡流纺处理。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抗菌处理为纳米银溶液浸泡。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并条工序还包括混合步骤,混合步骤在牵伸之后,在成条之前,混合的过程,将不同性质的熟条混合。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涡流纺工序的具体涡流纺步骤为,棉条筒内的的棉条由给棉罗拉喂入,经过刺辊开松成单纤维,借气流的作用,高速喂入涡流管内,沿涡流管将纤维加捻成纱。
上述方法将纤维进行抗菌处理后,再经清花→梳棉→并条加工,最后通过涡流纺工序加捻成纱,在整个生产方法中,由于采用涡流纺加工方法,将纤维条子直接纺制成筒子纱,所以像其他新型纺纱一样,可省去粗纱和络筒两道工序,由于涡流纺纱断头率很低,回花损失少,制成率高达99%以上,因此不仅工序短、效率高,而且生产成本也降低了,而抗菌处理,采用纳米银溶液浸泡,由于纳米银溶液本身就是环保材料,而且可重复利用,不仅减少浸泡液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涡流纺新型环保纤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工序制备而成:
(1)抗菌处理:将纤维材料进行纳米银溶液浸泡1小时;
(2)清花工序:将抗菌处理后的纤维通过开清棉机械混合、开松、除杂后形成棉卷;
(3)梳棉工序:将经过清花工序所得的棉卷在梳棉机上梳棉进行梳棉,形成棉条;
(4)并条工序:
并合:将8根棉条并合喂入并条机,经过并合后熟条的重量不匀率降到1%以下;
牵伸:并和后的熟条经牵伸使之变细,并分离为单纤维结构;
混合:将不同性质的熟条混合;
成条:将牵伸后的棉条有规则的圈放在棉条筒内;
(5)涡流纺工序:将棉条筒内的的棉条由给棉罗拉喂入,经过刺辊开松成单纤维,借气流的作用,高速喂入涡流管内,沿涡流管将纤维加捻成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双盾纺织帆布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双盾纺织帆布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63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