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灯具智能驱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6015.6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5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铂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411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灯具 智能 驱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公共场所的LED灯具智能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地球环境恶化引起的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视,LED照明产品作为一种能耗低,寿命长的绿色照明产品成为全球照明领域节能产品的主流,而大功率的高亮LED照明更是今后世界的照明发光系统的主流趋势。大功率LED具有亮度高、节能环保、安全性和稳定性高等特点,比传统光源节电60%—70%,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与各种公共领域。传统的公共领域的灯具一般都是通过声光控延时控制器来实现,在光线黑暗时或晚上来临时,能有效地实现“人来灯亮,人去灯熄”,但由于其使用的开关是继电器之类的机械控制器,所以在人流量多的地方会由于频繁的开关而较容易损坏而引起不便;另外,其不能感测环境光亮,即使在白天不需要照明的情况下,也会按照既定的触发条件来提供照明,这也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LED灯具智能驱动系统,其可以根据环境光亮程度,智能地控制灯具的亮度和开关。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LED灯具智能驱动系统包括:控制器模块,恒流驱动模块,以及延时模块,所述恒流驱动模块还连接有PWM调光模块;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声控模块和光控模块,其判断环境人流情况以及环境光亮并将结果反馈给所述PWM调光模块,PWM调光模块据此调整恒流驱动模块的输出电流以调整LED灯具的亮度;所述延时模块控制LED灯具的点亮时间。
本发明的LED灯具智能驱动系统,能有效地监控、检测周围环境的人流及光亮变化,及时关闭、开启灯源以及调光。该系统可以大量节省电能,而且其特有的调光模块使LED灯具用电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LED灯具智能驱动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根据市场上的现有的大功率LED照明产品,提出了可应用于走廊、楼梯、教室场公共场所的智能照明系统。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LED灯具智能驱动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控制器模块,恒流驱动模块,以及延时模块;所述恒流驱动模块还连接有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调光模块;所述控制器包括声控模块和光控模块,其判断环境人流情况以及环境光亮并将结果反馈给所述PWM调光模块,PWM调光模块据此调整恒流驱动模块的输出电流以调整LED灯具的亮度;所述延时模块控制LED灯具的点亮时间。
利用本发明的LED灯具智能驱动系统来控制LED灯具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叙述如下:
当有自然光且自然光的亮度达到一个第一阈值时,不管有没有人流经过,即不管是否有声响,LED灯均不点亮;当无自然光时,即环境光亮低于一个第二阈值时,若有人经过产生声响,PWM调光模块调整器恒流驱动模块的输出电流为最大,即使LED灯处于最亮状态;当环境光亮处于所述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控制器的声控模块探测有无人经过,若有则PWM调光模块调整器恒流驱动模块的输出电流为最大电流的一半,即使LED发出50%亮度即可。延时模块在LED灯亮的情况下,控制灯点亮的时间,时间期限一过即关闭LED灯。
本发明的LED灯具智能驱动系统,能有效地监控、检测周围环境的人流及光亮变化,及时关闭、开启灯源以及调光。该系统与传统的声光控延时开关照明系统相比,不仅能大量节省电能,而且其特有的调光模块使用电效率大大提高。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变,故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铂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铂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60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