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客车侧顶弯梁成型用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5149.6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4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马冬莉;高峰;李琳;王金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5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客车 侧顶弯梁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铁路客车侧顶弯梁成型用模具。
背景技术
铁路客车侧顶弯梁是铁路客车车顶的重要组成元件,其成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车顶的后续组装。图1为铁路客车侧顶弯梁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侧顶弯梁整体呈圆弧形、横截面呈“帽形”,即从一个横截面的角度来看,在“帽形”的开口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翼面11,并且,侧顶弯梁翼面11所在一侧圆弧面为弯曲半径较大的外弧面101,另一“帽形”的封闭侧形成的圆弧面则为弯曲半径较小的内弧面102;由于侧顶弯梁的板厚较小,一般采用锻压成型工艺制造。
图3为现有技术中铁路客车侧顶弯梁成型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铁路客车侧顶弯梁成型用模具包括上模31、下模32,在加工时,需要将一板状坯料放入到上模31和下模32之间,然后驱动下模32向上移动、一次性锻压形成侧顶弯梁“帽形”结构。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模具采用上凸结构、一次锻压成型的工艺,在成型过程中坯料一直处于自由状态,使得成型后回弹变形较大,造成成型后的侧顶弯梁的两侧翼板的平面度难以达标,从而影响侧顶弯梁的后续焊接安装的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客车弯梁成型用模具,用以减小成型过程中的回弹变形,提高侧顶弯梁两侧翼板的平面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客车侧顶弯梁成型用模具,包括:用于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下模和设置在所述下模上方的上模,所述上模能相对所述下模上下移动;所述下模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下限位块,所述下限位块上套设有压料板;所述下限位块的顶面形成有与侧顶弯梁内弧面相匹配的第二内凹弧形面,所述上模的底面为与所述侧顶弯梁外弧面相匹配的第一外凸弧形面,所述压料板的顶面形成有能与所述上模的底面贴合的第一内凹弧形面,且第二内凹弧形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内凹弧形面;在所述上模的底面上对应所述下限位块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上限位块,且所述上限位块通过第一弹性装置与所述上模固定连接;所述上限位块的底面为能与所述第二内凹弧形面贴合的第二外凸弧形面;所述压料板在限位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定位在第一工作位置,且所述上模向下移动至所述压料板并与所述压料板的顶面贴合后,能带动所述压料板相对所述下定位块向下移动,使所述下限位块进入到所述凹槽中。
本发明提供的铁路客车侧顶弯梁弯曲成形用模具,通过在上模、下模之间设置可移动的压料板,将整个成型过程分解为第一步压弯工序和第二步断面成型工序,可以有效减小成型后的回弹变形,保证了加工出的侧顶弯梁两侧翼面的平面度,提高了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铁路客车侧顶弯梁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铁路客车侧顶弯梁成型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铁路客车侧顶弯梁成型用模具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B为图4A中B-B向剖视图;
图4C的俯视图;
图5A为图4B中上限位块的主视图;
图5B为图5A中C-C向视图;
图6A为图4B中压料板的主视图;
图6B为图6A的俯视图;
图7A为图4B中下限位块的主视图;
图7B为图7A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4A为本发明铁路客车侧顶弯梁成型用模具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B为图4A中B-B向剖视图;图4C的俯视图;请参照图4A-图4C,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客车侧顶弯梁成型用模具,包括:用于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下模41和设置在下模41上方的上模42,上模42能相对下模41上下移动;下模41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下限位块43,下限位块43上套设有压料板44;下限位块43的顶面形成有与侧顶弯梁内弧面相匹配的第二内凹弧形面430(如图7A和图7B所示),上模42的底面为与侧顶弯梁外弧面相匹配的第一外凸弧形面420,压料板44的顶面形成有能与上模42的底面贴合的第一内凹弧形面440;在上模42的底面上对应下限位块43开设有凹槽45,凹槽45内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上限位块46,且上限位块46通过第一弹性装置与上模42固定连接;上限位块46的底面为能与第二内凹弧形面430贴合的第二外凸弧形面460;压料板44在限位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定位在第一工作位置,且上模42向下移动至压料板44、并与压料板44的顶面贴合后,能带动压料板44相对下定位块43向下移动,使下限位块43进入到凹槽45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51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室内太阳光照模拟系统
- 下一篇:简易真空包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