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材盘卷打捆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4682.0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7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克勇;汤耀林;雪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27/06 | 分类号: | B65B27/06;B65B13/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材 打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行业高速线材生产线,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材盘卷打捆机。
背景技术
线材盘卷打捆机是高速线材生产线尾部的重要设备,它安装在P/F运输线和称重装置之间。线材从生产线上下来是呈散卷状态,为了便于储存和运输,需要对P/F运输线上的散卷进行打捆。线材盘卷打捆机主要由升降台、压板、打捆装置和供给捆扎钢丝的钢丝导向装置等部分组成。打捆时先将散卷压紧,然后进行4道捆扎。
高速线材轧制速度通常在80m/s~100m/s,高线打捆速度必须匹配轧制速度,因此打捆机的运行效率和精度直接影响高速线材的生产节奏。传统的打捆机控制系统无法自由调整打捆动作时间,还存在盘卷松紧不规则以及盘卷不对中等问题。为了使线材盘卷打捆机各组成部分的协调运行,克服传统线材盘卷打捆机的缺点,需要对现有的线材盘卷打捆机进行改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材盘卷打捆机,能够协调线材盘卷打捆机的各组成部分,满足盘卷在压紧过程中的对中要求,符合生产节奏的需要,高速稳定地完成对盘卷打捆的全过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线材盘卷打捆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端分别设有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一侧设有分别驱动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纵向移动的第一行走液压缸和第二行走液压缸,所述底座上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设有升降液压缸,所述升降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与升降台底部相连,所述升降台上方设有C型钩、极限开关和夹紧装置,所述第一压板内侧设有打捆装置,所述第二压板的外侧设有钢丝导向装置,所述第一行走液压缸、第二行走液压缸、升降液压缸、C型钩、极限开关、夹紧装置、打捆装置和钢丝导向装置均与操作台相连,所述极限开关和操作台分别通过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和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与CPU相连;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升降台上还分别设有第一行走编码器、第二行走编码器和升降编码器,所述第一行走编码器、第二行走编码器和升降编码器分别采集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升降台的移动位置信号,第一行走编码器、第二行走编码器和升降编码器均通过高速计数器模块与CPU相连;所述CPU通过模拟量输出模块与比例放大板相连,所述比例放大板分别通过第一压板比例阀和第二压板比例阀与第一行走液压缸和第二行走液压缸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CPU相连的继电器输出模块和与继电器输出模块相连的多个电磁阀,所述多个电磁阀分别与升降液压缸、夹紧装置、打捆装置和钢丝导向装置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比例放大板相连的减压比例阀,所述减压比例阀分别与第一行走液压缸和第二行走液压缸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CPU相连的数字量输出模块,所述数字量输出模块与操作台的指示灯相连。
本发明的线材盘卷打捆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协调线材盘卷打捆机的各组成部分,满足盘卷在压紧过程中的对中要求,符合生产节奏的需要,运行稳定,提高了线材盘卷打捆质量,保证了高速线材生产线的稳定运行,高效稳定地完成对盘卷打捆的全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机械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线材盘卷打捆机中机械部分在预压紧盘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线材盘卷打捆机中机械部分完全压紧盘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线材盘卷打捆机中电子控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线材盘卷打捆机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线材盘卷打捆机包括底座1、第一压板2、第二压板3、第一行走液压缸4、第二行走液压缸5、升降液压缸6、升降台7、C型钩8、极限开关9、夹紧装置10、打捆装置11、钢丝导向装置12、操作台13、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14、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15、CPU16、第一行走编码器17、第二行走编码器18、升降编码器19、高速计数器模块20、模拟量输出模块21、比例放大板22、第一压板比例阀23、第二压板比例阀24、继电器输出模块25、电磁阀26、减压比例阀27和数字量输出模块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46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梭形固体胶瓶
- 下一篇:原弹性蛋白用于组织修复或恢复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