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附件惰轮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04559.9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0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薇;杨汶坪;刘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67/06 | 分类号: | F02B67/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附件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附件惰轮总成,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附件惰轮总成。
背景技术
发动机附件轮系用惰轮总成通常是由惰轮本体、衬套、前防尘盖、后防尘盖等零部件组成,其中,惰轮本体的塑料带轮表面用于改变皮带的走向和包角。传统的惰轮表面平直,发动机运转时容易造成皮带跑偏,严重时会造成皮带异常磨损,影响皮带寿命。同时,前后完全对称分布的加强筋布置使得在整个塑料带轮的圆面上加强筋平均分布较少,加强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动机附件惰轮总成,它能够在发动机运行时,防止套装在塑料带轮上的皮带跑偏,减少皮带磨损,延长皮带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附件惰轮总成,包括惰轮本体,所述惰轮本体包括轴承和包塑在其上的塑料带轮,所述惰轮本体的塑料带轮与皮带接触的外圆周表面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圆弧形。
进一步,所述塑料带轮的外圆周表面的圆弧形顶点到圆弧两端的中心距离h为0.1~0.3mm。
进一步,在所述塑料带轮的外圈和内圈之间均匀设置有多组加强筋,分别布置在塑料带轮的前后两侧面上。每组加强筋包括三根,其中一根加强筋沿塑料带轮外圈的内圆周面径向设置,其余两根加强筋沿该径向设置的加强筋对称布置,三根加强筋相交于一共同的交点。
进一步,所述三根加强筋的交点位于塑料带轮的外圈和内圈之间。
进一步,所述三根加强筋的交点位于塑料带轮的外圈或内圈上。
进一步,在塑料带轮外圈内圆周面沿径向设置了两组加强筋,分别布置在塑料带轮的前后两侧面上,第一组加强筋和第二组加强筋交错对应设置。
进一步,所述发动机附件惰轮总成还包括:
与所述惰轮本体轴承紧配合的衬套,所述衬套具有轴向通孔;
套设在衬套上并盖在惰轮本体后侧的后防尘盖;
盖在惰轮本体前侧的前防尘盖,所述前防尘盖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该中心孔与衬套的轴向通孔对应;
穿过所述前防尘盖的中心孔以及与惰轮本体轴承紧配合的衬套的轴向通孔,将惰轮本体固定在发动机托架或前罩壳上的螺栓;
所述前、后防尘盖的端部将惰轮本体轴承的前后两侧完全覆盖。
进一步,所述衬套由芯轴和端头两部分组成,所述衬套芯轴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所述后防尘盖的内沿由衬套端头部分的轴肩紧压贴在轴承内圈外端面上,所述前防尘盖的内沿与惰轮本体轴承内圈另一侧的外端面紧密贴合。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附件惰轮总成,包括惰轮本体,所述惰轮本体包括轴承和包塑在其上的塑料带轮,所述惰轮本体的塑料带轮与皮带接触的外圆周表面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圆弧形。塑料带轮与皮带接触的外圆周表面采用中间高、两端低的圆弧形结构,皮带装配后成微微弧形,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无法左右移动,这样就可防止运行时皮带跑偏,减少皮带磨损,提高皮带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惰轮总成的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公开的第一实施例惰轮总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惰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 是本发明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惰轮本体的塑料带轮的透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公开的第二实施例惰轮总成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惰轮总成安装到托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前防尘盖1,前防尘盖中心孔11,惰轮本体2,塑料带轮21,加强筋211、212、213、214、215、216和217,轴承外圈22,轴承23,轴承内圈24,塑料带轮内圈25,塑料带轮外圈26,后防尘盖3,后防尘盖中心孔31,衬套4,芯轴41,端头42,螺栓5 ,托架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本发动机附件轮系惰轮总成包括惰轮本体2,所述惰轮本体包括轴承23和包塑在其上的塑料带轮21,所述惰轮本体的塑料带轮与皮带接触的外圆周表面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圆弧形。皮带装配后成微微弧形,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无法左右移动,这样就可防止运行时皮带跑偏,减少皮带磨损,延长皮带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优选圆弧形顶点到圆弧两端的中心距离h为0.1~0.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45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