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腰椎间盘立式牵引理疗仪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2387.1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0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沈世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世辉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刘梅芳 |
地址: | 5466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腰椎 立式 牵引 理疗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腰椎间盘立式牵引理疗仪。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牵引器械,一般为卧床式牵引器,靠机动拉伸,使患者腰部缓释和椎骨复位,达到理疗腰椎间盘突出目的。这种结构的牵引装置,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只能卧床时使用,不能在站立、行走时使用,使用不方便,患者使用的时间较短,因此发挥其积极作用受到一定限制。公开号为 CN2741537“腰椎间盘突出牵引器”公开的结构为:它由至少2 个环形气囊以及连通气囊之间的气柱组成,所述气柱至少有3根,所述环形气囊上设有充气口,每个环形气囊在相同方位设有开口,环形气囊充气后的内腔大小与人体的腰围相配合,其高度与人体胁骨、骨盆之间的高度配合。该结构便于患者的佩戴与携带,适合患者在家适时的治疗,但还存在一定缺陷:1、其牵引力度小,不能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需要的牵引力度;2、该牵引器容易滑脱,失去牵引功能,因人体结构原因,肋骨处无法固定和承受大力度的压力及支撑力,若受力不紧则容易向上滑脱,如强制勒紧,体内器官、血管会受到挤压,人体会感觉不适,长时间使用更会影响人体健康;3、适用面较窄,肥胖大腹者不适合使用;4、牵引幅度小;5、使用时作坐下和下蹲动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效果显著、方便实用、成本低廉的腰椎间盘立式牵引理疗仪。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腰椎间盘立式牵引理疗仪,包括腰带、胸带和两条具有弹性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部、中上部分别与腰带、胸带连接。
所述的支撑杆包括筒状壳体、弹簧和滑杆,滑杆可活动设置在壳体内,滑杆的上端穿出壳体外与腋窝托连接,滑杆的下端部设有卡块以防止滑杆从壳体中脱出,弹簧的一端与滑杆的上部连接,另一端与壳体的下部连接。
所述的壳体内设有滑道管,滑杆设置在滑道管内。
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有腋窝托。
支撑杆通过弹性支撑力作用在腰部及腋下产生反方向力,使人体上身重量直接分担到胯部,可使腰椎病患部位直接减少10至50斤重量的压力。因此可以大大缓解患者疼痛,使腰椎、胸椎突出患者治疗周期大大缩短。有的患者通过减轻压迫后,靠人体的修复功能使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症不治而愈。本装置是减少腰部病患处受压力量,缓释患者痛苦,从而达到治理腰椎间盘突出、胸椎突出、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疼痛水肿等目的。
本装置具有效果显著、方便实用、成本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腰带 2.胸带 3.支撑杆 4.腋窝托 5.壳体 6.滑杆 7.卡块 8.弹簧 9.滑道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参照图1图2,一种腰椎间盘立式牵引理疗仪,包括腰带1、胸带2和两条具有弹性的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下部、中上部分别与腰带1、胸带2连接,支撑杆3的上端设有腋窝托4。
支撑杆3包括筒状壳体5、弹簧8和滑杆6,滑杆6可活动设置在壳体5内,滑杆6的上端穿出壳体5外与腋窝托4连接,滑杆6的下端部设有卡块7以防止滑杆6从壳体5中脱出,弹簧8的一端与滑杆6的上部连接,另一端与壳体5的下部连接。
壳体5内设有滑道管9,滑杆6设置在滑道管9内,更好地支持滑杆6,以防止滑杆6晃动。
强度足够的腰带1用于固定使用者腰部,作用是将上身重量通过支撑杆3直接分担到胯部;
两条支撑杆3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腰带1的左右部,上端的腋窝托4顶住腋窝,将上身的重量直接传于腰带1作用于胯部,减轻腰椎受压力量;
胸带2固定在两条支撑杆3的中上部,作用在于固定支撑杆3并分担一定的向上支撑力。
本装置将人体上身的部分重量不通过腰椎直接分担至胯部,从而减轻腰椎部承受的重量,减缓腰椎受压力度,缓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痛苦,从而直接或间接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胸椎突出、椎管狭窄、和坐骨神经痛等腰部疾病效果。该装置治疗效果显著,坐、立、卧均可使用、且方便实用、成本低廉,无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世辉,未经沈世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23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