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变压器隔离自适应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9460.4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8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段卫垠;汪本强;姚栋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1/08 | 分类号: | H02M1/08;H02M1/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变压器 隔离 自适应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变压器隔离自适应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激化,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已成共识。为了提高AC/DC和DC/DC电源变换器的效率,半桥和全桥及其LLC谐振变换器已广泛应用。但由于谐振变换器的工作频率随着负载变化,驱动变压器的漏感、场效应管的Qg、驱动电阻和场效应管的体二极管均会改变驱动波形及其死区;而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固定的死区时间控制时,若死区时间太长,则不能实现零电压开关;若死区时间太短,则可能导致同一桥臂的上下场效应管出现直通现象,进而导致谐振变换器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变压器隔离自适应驱动电路,旨在减小驱动信号的失真和时延,实现零电压开关,降低开关损耗, 提高效率,同时避免出现“直通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变压器隔离自适应驱动电路,该驱动变压器隔离自适应驱动电路包括:
电源、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
驱动变压器,设有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
第一单向正电压快速驱动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一绕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第二单向正电压快速驱动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二绕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第一自适应死区控制子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输出相应电平至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
第二自适应死区控制子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输出相应电平至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
优选地,所述第一单向正电压快速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和第一三极管Q11,其中第一三极管Q11为PNP三极管,其基极与通过第一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一绕组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绕组的另一端连接,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且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单向正电压快速驱动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二极管和第二三极管Q12,其中第二三极管Q12为PNP三极管,其基极与通过第三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二绕组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绕组的另一端连接,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且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绕组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12集电极连接的一端为同名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自适应死区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三场效应管、第三二极管、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其中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栅极分别通过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通过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五电阻之间还连接有第一二极管组,该第一二极管组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该输入端与所述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连接的一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由一二极管或至少两个二极管依次串联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自适应死区控制子电路还包括第三三极管Q13,该第三三极管Q13为PNP三极管,其发射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基极与所述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连接的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自适应死区控制子电路包括第四场效应管、第四二极管、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其中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栅极分别通过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通过第八电阻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该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七电阻之间还连接有第二二极管组,该第二二极管组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该输入端与所述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连接的一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组由一二极管或至少两个二极管依次串联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自适应死区控制子电路还包括第四三极管Q14,该第四三极管Q14为PNP三极管,其发射极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基极与所述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连接的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94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椅的可过坎前轮
- 下一篇:一种精确定位火灾搜救机器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用于与电源或类似的供电系统一起使用的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至浪涌输出功率的转换;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
H02M1-00 变换装置的零部件
H02M1-02 .专用于在静态变换器内的放电管产生栅极控制电压或引燃极控制电压的电路
H02M1-06 .非导电气体放电管或等效的半导体器件的专用电路,例如闸流管、晶闸管的专用电路
H02M1-08 .为静态变换器中的半导体器件产生控制电压的专用电路
H02M1-10 .具有能任意地用不同种类的电流向负载供电的变换装置的设备,例如用交流或直流
H02M1-12 .减少交流输入或输出谐波成分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