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高浓度印染退浆废水及好氧剩余污泥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7932.2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3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力民;罗维新;孙国庆;韩其儒;周新民;李志海;张炳营;王绪山;刘新利;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侯绪军 |
地址: | 256617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浓度 印染 退浆 废水 剩余 污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难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高浓度印染退浆废水及好氧剩余污泥的工艺。
背景技术
纺织印染废水组分复杂,常含有多种染料,色度高,毒性强,可降解性差,PH波动大,而且浓度高,废水量大,是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目前行业内公认的效率高、效果好的处理方法为微生物生化处理法。目前常用的生化处理方法为“水解酸化—好氧”、“厌氧—缺氧—好氧”等生物处理工艺,这些工艺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废水处理的要求,但总体来看仍普遍存在较多缺点。
目前的常规工艺处理产生大量剩余生物污泥,好氧混合液硫酸根含量达到5g/l,经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转化为硫化物存在于消化液中,后又回到好氧池消耗氧气并造成硫磺细菌性污泥膨胀,制约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处理。
另外印染废水中的退浆废水COD浓度高达20g/l以上,水量为总水量的1/10,而仅COD负荷就占到了总负荷的1/2。其中退浆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PVA、羧甲基纤维素和表面活性剂及布面花毛,水质单一,可降解性差,较高的硫酸根含量(3-5g/l)及较高的含碱量(3-5g/l)使单独厌氧处理时难以形成沉降性能良好地活性污泥,COD去除率较低。依赖单一的物化处理工艺,已经成为印染废水处理的瓶颈。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改善,废水排放的标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如何获得稳定、高效的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效果十分重要,目前,虽然人们开发出了一些新型高效的厌氧反应器,使得厌氧处理装置的效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们往往都局限于对设备本身效率的研究,忽略了运用设备进行厌氧、好氧、缺氧等技术的集成工艺的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处理高浓度印染退浆废水及好氧剩余污泥的工艺,解决了印染废水处理中COD去除率低,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的:
a、向IC厌氧池中加入接种污泥后,将印染退浆废水排入IC厌氧池,同时向IC厌氧池加入工业葡萄糖,加入量为原水浓度的1%-3%,接种污泥中的水解酸化菌、甲烷菌使退浆废水中的大部分溶解性污染物(70%-85%)发生水解及甲烷化反应,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
b、印染退浆废水之外的原水排入好氧池,好氧池采用的活性污泥法,水力停留时间1.5-2天,曝气气水比为25-30:1,污泥浓度为4000-5500mg/l,好氧池回流硝化液至缺氧池;
c、IC厌氧池出水与好氧池回流硝化液共同排入间歇缺氧池,间歇缺氧池中水力停留时间为1.5-2天,采用曝气方式为微孔曝气,间歇缺氧池中的上清液进入好氧池,间歇缺氧池中的剩余污泥进入CSTR厌氧消化池,CSTR厌氧消化池即完全混合厌氧反应器,采用上流式脉冲布水,水力停留15-20天,上升流速3m/h,CSTR厌氧消化池中的上清液回流到间歇缺氧池,CSTR厌氧消化池中剩余污泥用气提管排入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
d、好氧池中的水COD达到500mg/l以下,外排。
其中所述的IC厌氧池即为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反应器高度为18米,步骤a中,退浆废水进入IC厌氧池后,水温控制在35-38℃,厌氧水力停留时间为4-6天,上升流速为6-8 m/h。
其中间歇缺氧池中同时发生反硝化、硫氧化、污泥吸附增殖和污泥浓缩,缺氧池利用厌氧排水中的碳源与好氧池排放的硝化液发生充分的反硝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利用无色硫细菌将硫离子(S2-)氧化为硫单质(S0),回流硝化液中的活性菌充分吸收混合液中溶解性的有机物并得到增殖,絮状活性污泥网捕厌氧池出水中的悬浮颗粒和硫粒,使污泥浓缩沉淀。
其中所述的间歇缺氧池为一个回形池,两端交替进出水,实现系统连续进水的同时,利用反应池本身作为沉淀池,两端各铺设10米穿孔管实现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79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值守校园自行车租赁系统
- 下一篇:导光板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