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炭疽病的杀菌型复配肥料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7492.0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4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宋海友;杨秉康;柏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川江肥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 11353 | 代理人: | 陈一飞;任晓岚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炭疽病 杀菌 型复配 肥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炭疽病防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炭疽病的杀菌型复配肥料。
背景技术
炭疽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炭疽杆菌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坏死,形成焦痂溃疡与周围肿胀和毒血症,也可以引起肺炭疽或肠炭疽,均可并发败血症。炭疽呈全球分布,以温带、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多发。炭疽病常常会出现在植物、蔬菜上,目前炭疽病防治药剂较多,但是添加有防治药剂的蔬菜食用后,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绿色、有机水果蔬菜的要求越来越高。
亚磷酸盐是一种非农药化合物,不仅可以作为肥料被植物吸收利用,而且具有诱导性抗病功能,施于叶片上能够向下传导到根部,具有持久的肥效和杀菌活性。CN02112825.1公开了配制亚磷酸钾盐的方法和其杀菌活性。但是未确切说明杀菌谱;CN200610038592.1公开了亚磷酸钾盐作为菌肥,防治灰葡萄孢和尖镰孢菌的作用。CN200910094172.9公开了亚磷酸钾盐和铵盐在烟草上的杀菌活性但是未提及炭疽病的防治。Norman D.J.Chen J Yuen J.M.F.et alControl of bacterial wilt of geranium with phosphorous acid Plant disease,2006.90(6):798-802报道了亚磷酸防治天竺葵青枯病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炭疽病的杀菌型复配肥料,由亚磷酸钾盐与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组成,亚磷酸钾盐在复配肥料中所占重量比为1%---9%;
作为优选:亚磷酸钾盐选自亚磷酸二氢钾、亚磷酸氢二钾或二者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符合标准NY1428-2010,其有效成份含量Cu+Zn+Fe+Mn+B+Mo≥100g/L;
作为优选:菌为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
进一步地: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包括黄瓜炭疽病菌、西瓜炭疽病菌、葡萄炭疽病菌和柑橘炭疽病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亚磷酸钾盐与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组成的杀菌型复配液。亚磷酸盐作为一种非农药化合物,不仅可以作为肥料被植物吸收利用,具有诱导抗病性,而且大大减少了农药化合物作为蔬菜抗菌剂的副作用。由亚磷酸钾盐与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组成的杀菌型复配液,具有十分优异的防治炭疽病的效果,这种复配液制备方法简便,生产效率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到的病情指数与防治效果,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病情指数公式中的5为,炭疽病最高分级数,
其中,炭疽病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叶片有少量病斑,病斑面积占果和叶面积约1/16;
2级:较多病斑,病斑面积占果和叶面积约1/8;
3级:病斑面积占果和叶面积约1/4,或病斑在叶基部1/2内的主脉上;
4级:病斑面积占果和叶面积约1/2,或病斑在叶基部;或芽期出现病斑;
5级:病斑面积占果和叶面积约3/4,或叶片严重畸形,或掉叶,或芽枯死。
实施例1:
1.1原料选择
选用亚磷酸二氢钾与符合标准NY1428-2010,其有效成份含量Cu+Zn+Fe+Mn+B+Mo≥100g/L的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配成杀菌型复配肥料,其中,
亚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水溶肥的质量比为1:99-9:91,亚磷酸二氢钾与水溶性肥料混合均匀即可,
1.2防治对象
黄瓜炭疽病
1.3试验处理
处理1:取水溶肥、亚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比99:1的复配肥,配制成复配肥质量百分比为10%的水溶液,即复合液1,每亩喷施50ml量,
处理2:取水溶肥、亚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比95:5的复配肥,配制成复配肥质量百分比为10%的水溶液,即复合液2,每亩喷施50ml量,
处理3:取水溶肥、亚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比91:9的复配肥,配制成复配肥质量百分比为10%的水溶液,即复合液3,每亩喷施50ml量,
处理4:配制亚磷酸二氢钾质量百分比为0.9%的水溶液,每亩喷施50ml量,
处理5:配制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质量百分比为9.1%的水溶液,每亩喷施50ml量,
处理6:清水对照。
1.4结果分析
表1各处理液对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川江肥料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川江肥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74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