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除芳烃中微量烯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7415.5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2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任杰;袁海宽;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7/148 | 分类号: | C07C7/148;C07C15/02;C07C15/04;C07C15/06;C07C1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除 芳烃 微量 烯烃 方法 | ||
1.一种脱除芳烃中微量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为:在温度30~350℃、压力0.1~12MPa、进料质量空速0.1~15小时-1的条件下,将芳烃与固体酸催化剂接触反应,得到脱除烯烃的芳烃;
所述的固体酸催化剂是由壳层包裹着内核的核壳型复合分子筛催化剂或核壳型复合分子筛催化剂负载改性化合物得到的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所述核壳型复合分子筛催化剂以含取代元素M的HMCM-41型介孔分子筛为壳层,以微孔分子筛为内核,所述取代元素M与HMCM-41型介孔分子筛中Si原子摩尔比为0.01~1:1;
所述取代元素M为下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1)镁、(2)钙、(3)锶、(4)硼、(5)铝、(6)镓、(7)锰、(8)铁、(9)钴、(10)镍、(11)铜、(12)锌、(13)钛、(14)钒、(15)铬、(16)锗、(17)锆、(18)铌、(19)钼、(20)锡或(21)钨;
所述内核微孔分子筛为下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HZSM-5分子筛、HY分子筛、Hβ分子筛、HUSY分子筛、HMOR分子筛或HMCM-22分子筛;所述内核微孔分子筛质量占核壳型复合分子筛催化剂质量的0.1~50.0%;
所述改性化合物为下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磷酸、氢氟酸、氟化铵、磷钨杂多酸、硅钨杂多酸、磷钼杂多酸、磷钨杂多酸铯盐、硅钨杂多酸铯盐、磷钼杂多酸铯盐、氯化铝、氯化锌、氯化铁、氯化铜或硼酸;所述改性化合物的负载量为0.01~60wt%。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脱除芳烃中微量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型复合分子筛催化剂制备方法为:按照固液质量比1:5~30,将内核微孔分子筛粉末与1.0~30.0wt%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按照MOn/2:SiO2:CTMAB:NaOH:ETHA :H2O的原料物质的量配比1:1~50:0.5~3:0.8~5:0~30:80~260,将相应量的取代元素M的前身物、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模板剂、氢氧化钠、无水乙醇和H2O混合均匀,制成混合物B;所述水或H2O均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将混合物A加到混合物B中,于50~100℃温度条件下搅拌混合1~10小时,在100~200℃条件下晶化反应2小时~5天,经过滤、洗涤,得到晶化产物;然后,晶化产物在50~150℃干燥1~5小时、300~600℃焙烧2~10小时,脱除模板剂;再用浓度为0.5~1.5mol/L的硝酸铵水溶液在60~100℃温度下搅拌1~24小时进行离子交换,再经过50~150℃干燥1~5小时,300~600℃焙烧2~10小时,得到所述核壳型复合分子筛催化剂,其中M为取代金属元素,n为取代元素M的价电子数;所述取代元素M的前身物为M的氧化物、M的酸、M的氢氧化物或M的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脱除芳烃中微量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代元素M为Al时,所述取代元素M的前身物为:异丙醇铝、勃姆石、拟薄水铝石、一水合氧化铝、硝酸铝、铝溶胶、铝凝胶或硫酸铝。
4.如权利要求2所述脱除芳烃中微量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源为硅溶胶、正硅酸乙酯或正硅酸甲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脱除芳烃中微量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按如下方法制得:按照相对于载体的改性化合物负载量要求计算改性化合物用量,用改性化合物溶于溶剂中得到的溶液对核壳型复合分子筛进行浸渍处理,然后经过干燥、或/和焙烧,即得到改性化合物负载量为0.01~60wt%的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所述的溶剂为下列之一:水、丙酮、四氯化碳或乙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脱除芳烃中微量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温度100~300℃、压力0.2~4.0MPa、质量空速0.5~10.0小时-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脱除芳烃中微量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烃为下列之一:重整装置生成的芳烃或蒸汽裂解装置生成的芳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脱除芳烃中微量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烃为下列之一:重整装置或蒸汽裂解装置生成的芳烃分离后的苯、甲苯或二甲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741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