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离聚物PEO/PMMA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96588.5 | 申请日: | 2012-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5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玲;那贵洲;李三喜;吕震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5 | 分类号: | H01M10/0565 |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韩辉 |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离聚物 peo pmma 固体 电解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离聚物PEO/PMMA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电化学装置,如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信息、能源和环保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关心的主要课题。绿色二次锂离子电池以其高容量、对环境几乎无污染及安全性能好而得到广泛的研究,近1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和固态锂离子电池,液态锂离子电池在应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电解质溶液的泄漏,电池中包含有易燃组分,如有机电解质溶液和炭化锂,电解质泄漏后会引起火灾。如果用聚合物来代替液体电解质则可以避免电解质的泄漏,因此,许多研究者详细的研究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除了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等各种优点之外,由于采用不流动的电解质,它还弥补了液态锂离子电池的诸多不足,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设计灵活,安全性高,包装方便等优点。
尽管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很快,已经有批量的成品电池生产,但从国内外对聚合物锂子电池的研究现状来看,现有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仍不够理想。与液态有机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相比,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1)高倍率充放电性能欠佳。(2)低温性能差。(3)生产工艺不断改善,生产线相对而言不够成熟。(4)化成可能出现气胀问题,使包装工艺复杂。(5)基础研究滞后应用开发。对聚合物电解质导电机理;聚合物网络微观结构与电极性能关系;电极/聚合物电解质界面性质及聚合物与电解质相互 作用;非电化学因素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不够成熟。
因此,需要对电解质进行改进。提高电解质电导率有两种途径:抑制聚合物链的结晶;提高载离子浓度。共聚、交联、共混、增塑以及添加无机材料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聚合物的结晶度提高无定形区域的比例,同时增大了体系中载离子浓度,因而是提高聚合物电解质体系性能的有效手段[45]。以下是具体的一些如何提高体系性能的手段的介绍。
1.共聚
(1)无规共聚:是最简单最成功使用的一种基体聚合物,在该结构中系列长度中等但不定的基团相互间隔。Booth等人在1990年首次报道制成了氧化乙烯-氧亚甲基结构的无规共聚物,将其与LiClO4复合后电导率可达10-4S/cm。通过共聚降低产物的结晶度,从而达到提高电导率的目的。
(2)嵌段共聚:采用嵌段共聚可获得同无规共聚基本类似的效果。接枝共聚:由于聚合物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导依赖于聚合物链段的局部热运动,因此,制备主链极柔顺的梳状和接枝聚合物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其中尤以聚硅氧烷接枝聚氧化乙烯为代表。
2.交联
交联是提高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常用方法,交联可以提高聚合物体系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这对于改善粘软的聚醚类聚合物尺寸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抑制聚合物结晶的有效手段。交联的方法包括辐射、化学交联和热处理法。Rhee通过UV聚合,制备出聚乙二醇二己二酸酯(PEGDA)与LiCF3SO3的交联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可达10-5S/cm。
3.共混
共混以降低高聚物Tg和结晶度的方法也可作为提高电导率的手段。如 Przyluski等用PEO与聚丙烯酞胺共混,再与LiClO4反应形成的络合物室温电导率高于10-4S/cm。通过共混虽然可提高聚合物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室温电导率,但其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损失。
4.增塑
增塑也可大大降低聚醚Tg和结晶度,达到提高室温离子传导率的目的,是目前所用的提高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离子传导率的较好的方法。所用的增塑剂应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以促进盐解离;必须与聚合物有良好的相容性。
5.添加无机材料
无机材料加到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中,可以打乱聚合物链,抑制聚合物的结晶性能,粒子表面基团在改变填料周围的聚合物结构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无机粉末添加剂对聚合物电解质体系电导率的作用有很多种解释。其中EMT(Effective Medium Theory)理论模型应用较为广泛。模型认为聚合物电解质体系掺杂了无机微粒后,无机微粒分散于聚合物电解质中,在聚合物-掺杂物界面上存在一种电导率较高的覆盖层,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主要由三方面组成:聚合物电解质的本体电导、分散颗粒的电导和分散颗粒表面的高电导覆盖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65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