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茭白锈病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4102.4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6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明;丁新天;何月平;张珏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向庆宁 |
地址: | 31002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茭白 锈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茭白锈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茭白是我国的特有水生蔬菜,营养价值较高。茭白是一种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茭白植株的茎部受黑粉菌感染后形成的肉质茎,即为食用的茭白。茭白田中常出现部分植株高大、但始终不孕茭,称为“雄茭”,其原因是黑粉菌未能侵染茭白植株或在孕茭前使用杀菌剂不当杀死植株中的黑粉菌造成。茭白生产中病虫害种类多、发生严重,其中茭白锈病(病原菌Uromyces coronatus Miyabe et Nishida)是茭白生产中最主要病害,流行时给茭白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影响茭白的商品性,减少茭农的收入。近年来,随着茭白栽培面积尤其大棚茭白面积的不断扩大,茭白锈病发生年年严重。目前防治茭白锈病主要还是应用化学杀菌剂。三唑酮是一种最常用防治茭白锈病的杀菌剂,由于长期滥用三唑酮防治茭白锈病,导致防治效果明显下降,茭白结茭率显著下降,严重时茭白不结茭,严重影响茭白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筛选替代“三唑酮”的高效安全杀菌剂成为茭白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烯唑醇,化学名称为(E)-(RS)-1-(2, 4-二氯苯基)-4,4-二甲基-2-(1H-1,2,4-三唑-1-基)戊-1烯-3-醇,是一种具有保护、治疗、内吸作用的广谱性杀菌剂,尤其对囊菌、担子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防效好,对人畜、有益昆虫和环境安全。目前,烯唑醇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小麦、蔬菜、花卉、果树、草坪等多种真菌病害。
本发明针对当前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可以有效防治茭白锈病的药剂,同时对茭白结茭率和茭白产量无明显影响。
针对三唑酮对茭白锈病防治效果下降、使用不安全和影响茭白结茭等生产关键问题,本发明惊讶的发现烯唑醇不仅对茭白锈病的防治效果高于三唑酮,而且对茭白结茭率和茭白产量影响不明显,是一种优于三唑酮的高效安全杀菌剂。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茭白锈病的方法,在茭白植株叶片上一旦发现有锈病病斑时开始用药剂对茭白进行使用,每隔10天使用一次,其中,所述的药剂为烯唑醇,其中,烯唑醇的浓度为41.625mg/L。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烯唑醇使用1-2次
在另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烯唑醇使用2次。
一种把烯唑醇作为茭白锈病防治的用途,其中烯唑醇的浓度为41.625mg/L。
本发明的“使用”是指对茭白植株进行农药的处理,处理的一般方式用农药器械进行喷洒,例如,用一般的喷雾器进行喷洒,这种喷雾器没有特别的要求,现有的喷雾器都可以使用。
本发明所说的“茭白植株叶片上一旦发现有锈病病斑”是指只要茭白叶片上出现一个锈病病斑就可以开始用药,并认为是发病初期的表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发现1-2个锈病病斑也可以认为是茭白的发病初期。
有益效果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既可以有效防治茭白锈病的发生,同时对茭白结茭率和茭白产量无明显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不同施药次数对茭白锈病防效和茭白结茭的影响
茭白品种:单季茭白‘美人茭’
试验时间:2011年4-7月
试验地点:浙江省缙云县壶镇镇单季茭白一年二茬生产基地
试验药剂:1)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江苏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2)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浙江一帆化工有限公司),3)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建农农药有限公司),4)6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北京鑫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上百分比都为质量百分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41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