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0992.1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1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肖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21 | 分类号: | H04L12/721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梁丽超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最短路径桥接 边缘节点 方法和装置 入口系统 网络 编号生成 技术效果 协议报文 转发表 洪泛 携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网络中包含跨节点LAG端口的边缘节点洪泛的LSP报文,其中,上述LSP报文中携带有B‑MAC、BaseVID和上述边缘节点的入口系统编号;根据上述BaseVID和上述入口系统编号生成对应于上述边缘节点的B‑VID;根据上述B‑MAC和上述B‑VID建立转发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方法实现过于复杂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在不改变现有协议报文的情况下实现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以太网的应用从局域网向城域网、骨干网的不断扩展,以太网技术也在持续演进。国际标准组织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简称为IEEE)于2008年8月和2012年6月分别发布了802.1ah提供商骨干网桥(Provider BackboneBridges,简称为PBB)标准和802.1aq最短路径桥接(Shortest PathBridging,简称为SPB)标准,这两个标准分别规定了应用于网络骨干层的以太网的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
PBB数据平面,采用的是PBB封装(也称为MAC-in-MAC封装),具体封装格式如图1所示,其中封装有客户发送的以太帧(即客户帧),封装的客户帧中携带有客户媒体接入控制地址(Customer MAC Address,简称为C-MAC)和客户帧VLAN标签,其中,客户帧VLAN标签包含12比特的客户帧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Identifier,简称为VID)。客户帧在进入该网络的时候,会在客户帧外面封装一层新的MAC地址和VLAN标签,即骨干媒体接入控制地址(Backbone MAC Address,简称为B-MAC)和骨干虚拟局域网标签(Backbone VLAN tag,简称为B-TAG),其中,B-MAC分别包含6字节的目的B-MAC和6字节的源B-MAC,B-TAG包含12比特的骨干虚拟局域网标识(Backbone VLAN Identifier,简称为B-VID)。PBB标准中还规定,除了B-MAC和B-TAG,在进行PBB封装时还必须在B-TAG与C-MAC之间封装上6字节的骨干业务实例标签(Backbone Service Instance tag,简称为I-TAG),I-TAG包含24比特的骨干业务实例标识(Backbone Service Instance Identifier,简称为I-SID)。PBB封装在网络的边缘节点完成,封装完成后,包括边缘节点在内的网络中的所有节点根据目的B-MAC和B-VID进行以太帧转发,而I-SID只在网络边缘节点作为不同业务实例的隔离,并不影响以太帧的转发。对于网络的边缘节点,一个入端口上的一个或多个客户帧VID被映射到一个I-SID,一个或多个I-SID被映射到一个B-VID,一个或多个目的C-MAC被映射到一个目的B-MA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09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自动畜禽采食器
- 下一篇:一种空气热交换装置及其空气热交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