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纳米碳材料的聚羟基烷酸酯可降解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7487.1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4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刘河洲;汪伟杰;康红梅;郗文灿;陶文燕;刘学发;吴芬;曾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K7/00;C08K3/04;C08K7/06;C08K13/06;C08K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材料 羟基 烷酸酯可 降解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含纳米碳材料的聚羟基烷酸酯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为在聚羟基烷酸酯基体中引入高热导纳米碳材料,在所得复合材料中构成高效导热网络,促进结晶放热的消散;纳米碳材料同时作为成核剂,促进聚羟基烷酸酯基体形核结晶;纳米碳材料还作为增韧剂对所得复合材料强韧化;所述的聚羟基烷酸酯基体与纳米碳材料的质量比为10∶1~200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纳米碳材料的聚羟基烷酸酯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纳米材料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碳黑、纳米石墨或纳米碳纤维或它们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纳米碳材料的聚羟基烷酸酯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羟基烷酸酯基体为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戊酸酯、聚羟基己酸酯、聚羟基辛酸酯、3-羟基丁酸酯-共-3羟基戊酸酯、聚(3-羟基丁酸酯-共-3-羟基己酸酯)、聚(3-羟基丁酸酯-共-3-羟基辛酸酯)、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3羟基己酸)或它们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纳米碳材料的聚羟基烷酸酯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羟基烷酸酯基体中还引入助剂,所述助剂与聚羟基烷酸酯基体的质量比为100∶1~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纳米碳材料的聚羟基烷酸酯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包括抗氧化剂、粘结剂、增塑剂、润滑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含纳米碳材料的聚羟基烷酸酯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化剂为亚磷酸三异辛酯、亚磷酸二异癸酯,所述的增塑剂为柠檬酸三丁酯,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甘油酯。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纳米碳材料的聚羟基烷酸酯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羟基烷酸酯基体与高热导纳米碳材料以固相状态进行混合或者分散在溶剂中进行混合,所得混合物通过成型处理即得聚羟基烷酸酯可降解复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纳米碳材料的聚羟基烷酸酯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羟基烷酸酯基体与高热导纳米碳材料混合的过程中辅以分散器分散,超声或球磨辅助混合,所述的溶剂为无水乙醇或丙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纳米碳材料的聚羟基烷酸酯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处理为通过挤出注塑或挤出造粒再注塑的方法得到产品;或者通过流延成型的方法得到产品,或者通过压延成型的方法得到产品;或者通过吹塑成型的方法得到产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纳米碳材料的聚羟基烷酸酯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羟基烷酸酯基体与高热导纳米碳材料混合的过程中添加有助剂,所述助剂与聚羟基烷酸酯基体的质量比为100∶1~1∶2;所述的纳米碳材料为经官能团接枝改性的纳米碳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748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日间行车灯控制器、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包装袋的装盒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