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木材用防腐胶粘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7310.1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4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洪仁作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仁作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75/04;C09J129/04;C09J11/06;C09J11/0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 |
地址: | 1161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材 防腐 胶粘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胶粘剂,具体涉及一种木材用防腐胶粘剂。
背景技术
木材工业在很多国家的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经济由工业化社会向生态化社会发展,木材工业面临木材资源短缺、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这也为木材用胶粘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提高木材资源的利用率,将胶粘剂加入碎木、刨花和树枝等,可压制成胶合板、刨花板和纤维板,统称为人造板。
人造板生产是缓解木材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进入21世纪后,全球每年消费量在1亿m3左右。我国人造板年消费量已达到1020万m3。胶合板消费量的增长必将带动木材胶粘剂的发展。为了解决木材胶粘剂中挥发性有毒气体的问题,减少对石化资源的依赖性,各类生物质基的无甲醛木材胶粘基被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生物质基木材胶粘剂富含各种养分,极易被微生物感染,所以防腐问题也特别突出。
目前,木材胶粘剂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胶粘剂中游离甲醛含量过高,致使人造板产品中的甲醛释放量普遍超标。由于我国人造板产品大量地用于室内装修及家具行业。因此,这一问题直接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社会问题。除此之外,胶粘剂中其他有害成分,如苯酚等,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这些问题不妥善解决,将会给我国人造板产品的销售带来严重的影响。2、我国胶粘剂生产大多依附于人造板生产企业,由人造板生产企业自产自用。我国人造板生产企业的规模大多偏小,几乎没有能力把胶粘剂的生产和质量问题来认真的对待。3、胶粘剂的生产工艺落后,质量不稳定,对原料和施胶设备的适应性差。由于胶粘剂自身存在的质量问题,为保证人造板产品的质量,只能通过增加施胶量来解决。我国中密度纤维板的施胶量以质量计算竟然达到10%以上。施胶量过大,是人造板产品生产成本降不下来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施胶量小,几乎不含有害成分,同时具有防腐功能的的木材防腐胶粘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木材用防腐胶粘剂,由环氧树脂H-71、环氧树脂D-17、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膨润土和防腐剂组成。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各组分按以下质量份组成:
所述防腐剂选自氨溶烷基胺铜(ACQ)、硼化物、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中的一种。
环氧树脂具有高粘接强度,在合成胶粘剂中环氧树脂胶的胶接强度居前列。此外,环氧树脂的固化收缩率小,在胶粘剂中环氧树脂胶的收缩率最小。本发明采用的环氧树脂H-71和D-17是环氧树脂胶粘剂中的代表性树脂,可快速固化。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采用的聚氨酯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常温固化,胶膜坚韧、耐冲击,挠曲性好,耐油耐磨,尤其耐低温性能相比于其他胶粘剂具有很高的优越性。
木材在运输、使用、加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腐解变质,所以防腐问题尤为重要。木材生物腐解变质的因素很多,其中温度、水分、空气等外部条件最为重要。不仅湿木材在贮存、加工、运输过程中易发生变色、腐朽、虫蛀,干燥后的木材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腐朽、虫蛀,导致木制品的使用寿命缩短。主要危害菌:木材腐解菌分为蓝变菌和木腐菌2类,后者包括白腐菌、褐腐菌、软腐菌等。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加入了防腐剂,提高木材胶粘剂的防腐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加入了聚乙烯醇、膨润土及防腐剂等其它功能性组分。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各组分的增效协同作用,并且具有施工方便,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胶体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木材用防腐胶粘剂,由环氧树脂H-71、环氧树脂D-17、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膨润土和防腐剂组成。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各组分按以下质量份组成:
所述防腐剂为氨溶烷基胺铜。
实施例2
一种木材用防腐胶粘剂,由环氧树脂H-71、环氧树脂D-17、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膨润土和防腐剂组成。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各组分按以下质量份组成:
所述防腐剂为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仁作,未经洪仁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73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