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匹配耳机模式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86613.1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1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许世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匹配 耳机 模式 装置 | ||
【技朮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多媒体技术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匹配四段式耳机模式的装置。
【背景技朮】
目前电子产品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很多数码产品都配有与之配套的耳机,比如手机、MP3、PDA等,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3.5mm和2.5mm插孔的耳机,但不同电子设备的耳机插座的端子定义也可能不一样。图1和图2是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四段式耳机模式的接口示意图,图1是第一类四段式耳机的接口示意图,接头部分分为四段,第一到第四段信号定义依次为左声道(L)、右声道(R)、麦克风(M)以及地(G);图2是第二类四段式耳机的接口示意图,接头部分分为四段,第一到第四段信号定义依次为左声道(L)、右声道(R)、地(G)以及麦克风(M),可见,同为四段式耳机,不同厂家的耳机的麦克风(M)对地(G)阻抗也会不同,电子设备对该耳机配置的音频参数也会不同。
因此,对于第一类四段式耳机和第二类四段式耳机,与其对应的电子设备的四段式插座触点的排列顺序也不一致,也就是说,第一类四段式耳机无法在适用于第二类四段式耳机的电子设备上使用,同时第二类四段式耳机也无法在适用于第一类四段式耳机的电子设备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自动匹配耳机模式的装置,尤其是一种自动匹配四段式耳机模式的方法,该装置设于一电子设备上,实现用户在使用不同电子产品时无需更换耳机,方便用户使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自动匹配耳机模式的装置,包括:检测模块,其用以判断耳机是否插入电子设备,当耳机插入电子设备时,检测耳机接头第三段、第四段对地电压;判断模块,连接检测模块,对获取的耳机接头第三段对地电压与耳机接头第四段对地电压的大小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的结果判断插入的耳机为第一类四段式耳机还是第二类四段式耳机;控制模块,连接判断模块,当判断模块判断插入的耳机为第一类四段式耳机时,控制该耳机接头接入第一类电路;当判断模块判断插入的耳机为第二类四段式耳机时,模块控制耳机接头接入第二类电路。
特别地,检测模块接收耳机插入的中断输入信号电压,当中断输入信号电压为高电平时,检测模块判断耳机没有插入该电子设备;当中断输入信号电压为低电平时,该检测模块判断耳机插入该电子设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自动匹配耳机模式的装置,实现电子设备自动匹配四段式耳机的两种不同模式,用户在使用不同电子产品时无需更换耳机,方便用户使用,适用于所有配套四段式耳机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类四段式耳机的接头示意图;
图2是第二类四段式耳机的接头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自动匹配耳机模式的装置的各组成部分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自动匹配耳机模式的装置的第一类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自动匹配耳机模式的装置的第二类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匹配耳机模式的装置,安装于电子设备上,使所述电子设备能够自动匹配四段式耳机的两种不同模式,请参阅图3,所述自动匹配耳机模式的装置10包括检测模块20、判断模块30以及控制模块40,所述检测模块20用以判断耳机是否插入所述电子设备,并当所述耳机插入该电子设备时,该检测模块20检测耳机接头第三段、第四段对地电压;所述判断模块30连接所述检测模块20,其用以对获取的所述耳机接头第三段对地电压与耳机接头第四段对地电压的大小进行比较,并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判断插入的该耳机为第一类四段式耳机还是第二类四段式耳机;所述控制模块40连接所述判断模块30,当所述判断模块30判断插入的该耳机为第一类四段式耳机时,该控制模块4控制该耳机接头接入第一类电路;当所述判断模块30判断插入的该耳机为第二类四段式耳机时,该控制模块40控制该耳机接头接入第二类电路。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20接收耳机插入的中断输入信号电压,当所述中断输入信号电压为高电平时,该检测模块20判断耳机没有插入该电子设备;当所述中断输入信号电压为低电平时,该检测模块20判断耳机插入该电子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66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氟铃脲和氯氰菊酯复配的农药悬浮剂
- 下一篇:排泄物处理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