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型测长称重装置及数据管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3471.3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0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民;黄国华;刘尚;赫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辽宁德龙钢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G01B11/04;G01G19/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3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称重 装置 数据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旋焊管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型测长称重装置及数据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螺旋制管企业中对每根钢管的长度、重量等相关数据信息的准确掌握,是储运管理部门重中之重的任务,生产中由于设备故障经常造成长度、重量数据不准确。由于螺旋钢管的补焊率极高,合格钢管中常混入降级管或不合格管,钢管一旦运出缴货给甲方,必将引起重大经济损失或质量事故。为防止人为疏忽,需要创建数据库平台将每根钢管的信息纳入综合管理,对出库钢管进行双重识别,杜绝出库错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型测长称重装置及数据管理方法,在同一工位上完成称重、测长两个操作,工控机中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设备控制、动态监控和故障报警功能,同时对钢管的长度和重量等相关数据建立本地数据库,通过网络传送给各部门显示终端,对数据库实现动态监控,杜绝质量事故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型测长称重装置,包括钢管台架,所述钢管台架上设有重量传感器,对应钢管两端位置分别设有测长小车,测长小车上设有对射式缝隙光电传感器,测长小车的下方设有直线齿轨。
所述测长小车的电机编码器和对射式缝隙光电传感器分别与PLC控制器相连,重量传感器与称重模块相连,工控机分别与称重模块、PLC控制器、条码打印机和操作终端相连,工控机经无线局域网络与位于调度部门、储运部门和出厂检查部门的显示终端相连。
上述一种智能型测长称重装置的数据管理方法,对出厂钢管身份采用双识别管理,由调度部门和出厂检查部门的两次扫描识别和确认管理,杜绝出库混乱现象,包括数据库的建立、储运部门下达出库任务书、运输员检点提货及出厂检查员的出厂核检环节,其具体步骤包括:
1)当钢管到达测长称重岗位时,操作工对钢管进行实物对照和管号输入确认,设备自动完成测长称重后,在钢管上打印出厂编号、型号、长度和重量信息条形码,测量结果输入数据库中,并根据合同要求建立合同数据库,数据库所在的工控机作为钢管一级服务器,当满足入库要求时,储运部门作为二级服务器,对入库钢管进行管理;
2)储运部门下达出库任务书,出库任务书中详细记载每条钢管的信息条形码,调度运输员根据出库任务书对钢管进行检点提货,并将提货结果送达出厂检查部门的显示终端上;
3)出厂检查部门根据出库任务书对出厂的钢管进行核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同一工位上完成称重、测长两个操作,并将数据通过Profibus-DP网络传送给工控机综合管理系统,系统功能由四个部分组成:测长、称重、报表打印及数据网络管理,针对具体的应用要求,系统可灵活组合,对每根钢管的数据进行动态的监控和双重识别管理,一定程度防止由人为的疏忽造成的钢管出库错误,杜绝由钢管提货错误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管理网络示意框图。
图中:1-测长小车 2-对射式缝隙光电传感器 3-钢管台架 4-重量传感器 5-被测钢管 6-直线齿轨 7-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是本发明一种智能型测长称重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框图,包括钢管台架3,钢管台架3上设有重量传感器4,对应被测钢管5两端位置分别设有测长小车1,测长小车1上设有对射式缝隙光电传感器2,测长小车的下方设有直线齿轨6。在测长小车1上安装了可调节的支架7用于固定对射式缝隙光电传感器2,以适用于不同口径的钢管。测长小车1电机上设有增量式旋转编码器,测长小车1向钢管直线移动过程中,编码器旋转产生长度脉冲数值,经过计算得到测长小车移动的距离。
见图2,测长小车的电机、编码器和对射式缝隙光电传感器分别与PLC控制器相连,重量传感器与称重模块相连,工控机分别与称重模块、PLC控制器、打印机和操作终端相连,工控机经无线局域网络与位于调度部门、储运部门和出厂检查部门的显示终端相连。工控机中的软件是由visual basic6.0高级程序开发的硬件组态软件和网络用户软件融为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软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辽宁德龙钢管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辽宁德龙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34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带波纹管及其插口结构
- 下一篇:污水提升泵无线远程速度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