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滩涂围垦区深基坑支护的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2419.6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5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马惠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10;E02D19/1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方闻俊;袁忠卫 |
地址: | 316111 浙江省舟山市普***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滩涂 围垦 基坑 支护 防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滩涂围垦区深基坑支护,尤其涉及一种滩涂围垦区深基坑支护的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需要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房屋工程建设,经常面临深基坑开挖,目前基坑支护技术结构的计算方法尚未完全统一,因此深基坑支护问题的研究将是长期的、充满活力的。基坑开挖的施工工艺一般有两种:放坡开挖(无支护开挖)和在支护结构保护下开挖(有支护开挖)。前者既简单又经济,在空旷地区或周围环境允许时能保证边坡稳定的条件,应优先选用。较深基坑的开挖一般选用有支护开挖,支护分挡土部分和支撑或(拉锚)两部分,结构形式有多种,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就是确定支护结构。基坑支护常见方式:板桩式、柱列式、地下连续墙、自立式水泥挡土墙、SMW法、沉井(箱)法,板桩式适用于黏性土、砂性土和粒经不大于100mm的沙卵石地层,由于施工时打桩噪声大,宜用于远离居民区的施工当中。柱列式分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施工噪音小,适于城区施工。地下连续墙工施工法优点: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对周边地层扰动小;适用于多种土层。
申请号为CN200710052232.1(公开号为CN101054802A)的中国发明专利《静压钢结构桩应用于深基坑支护的方法》,申请号为CN200810152925.2(公告号为CN101408023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排桩基坑支护方法》,及申请号为CN201110031259.9(公告号为CN102140798A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钢板桩管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支护方法》,它们披露各种不同的支护结构。
针对滩涂围垦区的支护施工,有特别要求,由于滩涂土质柔软,施工前需在粘土层上部铺设一定厚度的宕渣土形成宕渣填土层,接着进行基坑周围支护结构的施工,支护结构可以是采用水泥搅拌桩和一定间距的钻孔灌注桩再施工冠梁,最后在宕渣填土层的表面设置混凝土面层,这样便可在混凝土面层上行走及运行各种器械,众所周知宕渣填土层的空隙率大,在遇到强降水情况下,宕渣填土层中会有产生很多渗流水,渗流水对支护结构的上部产生新增压力,从而对支护结构不利,虽然支护结构有止水作用,但大量渗流水也会部分渗入或通过上部大量涌入到基坑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阻隔或减缓渗流水侵入到基坑内的滩涂围垦区深基坑支护的防护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滩涂围垦区深基坑支护的防护结构,包括在滩涂围垦区开挖出的基坑,基坑内的周围设有支护,滩涂围垦区中的滩涂粘土层的上部设有宕渣填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宕渣填土层和支护之间设有将两者阻断的粘土材质的隔水层,所述宕渣填土层和隔水层的表面设有混凝土面层。
上述隔水层的宽度大于2米。
上述隔水层上部邻近支护位置处开挖有截水沟道。这样从混凝土面层涌向基坑的水流能通过截水沟道快速排出,减少对支护的侧向压力。
上述宕渣填土层上开挖有多个降水井,降水井的上部设有向上延伸出混凝土面层上方的降水井翻边。设置降水井能使渗透到宕渣填土层向降水井集中,如降水井内积水超过移动深度,我们可用水泵将降水井内的水抽出。
上述降水井每隔15~20米设置一个,降水井的深度大于宕渣填土层的厚度。这种降水井的间隔距离能确保每个降水井被充分利用,同时也不会增加因过多降水井的设置导致施工费用的增加。
上述降水井的平面尺寸为0.8m*0.8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前述滩涂围垦区深基坑支护的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步骤1,在滩涂粘土层上用宕渣土铺设形成一定厚度的宕渣填土层;
步骤2,确定基坑边线,沿基坑边线外围挖掉一定深度的宕渣层形成凹坑,凹坑的深度为宕渣填土层的厚度,凹坑的宽度为支护宽度另加3米;
步骤3,在挖掉宕渣填土层的凹坑内添设粘性土并分层压实形成隔水层;
步骤4,在基坑边线上进行支护施工形成支护;
步骤5,进行基坑开挖,同时交叉进行降水井、截水沟道和混凝土面层的施工。
该施工方法步骤设计合理,便于施工,而且施工高效。
上述支护施工包括水泥搅拌桩设施的施工、一定间距的钻孔灌注桩设施的施工和冠梁设施的施工。当然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其它支护施工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24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