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后地板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7346.1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3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朋;周祥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地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的工装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地板吊具。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的外观与设计和制造工艺密切相关,合理的制造工艺可制造出更加优秀的车身,其中,除了夹具定位造成的影响外,车身各结构零件的转运形式也对其匹配精度具有重要影响。
因而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与汽车相关的工装装备已经开始发展为一个新兴热门行业。目前,白车身后地板总成在工位间转运多为人工搬运、部分采用简易吊具、少数采用机器人搬运。其中,机械人的吊运方式稳定,但成本较高;人工搬运可降低很大成本,但加大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严重影响生产节拍提升,不利于批量化生产。在高强度作业情况下,员工易疲劳,安全事故发生率将会增大。而且人工搬运极易造成板件磕碰变形,导致车身匹配精度降低,进而影响整车质量。
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后地板吊具,在保证运转平稳性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后地板吊具,以达到在保证运转平稳性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后地板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具为吊具骨架的前端设有移动机块,移动机块的前方设有手钳依次连接第一拉杆、滑块、第二拉杆、吊钩,手钳运动带动吊钩固定住后地板;吊具骨架上设有吊环,从而通过吊具固定住后地板,配合电动葫芦进行后地板的转运。
所述的手钳、第一拉杆、滑块之间设有连接板进行连接。
所述的第二拉杆依次通过连接板、传动轴与两个吊钩连接。
所述的吊具骨架的最前端设有手柄。
所述的吊具骨架上设有支撑脚,在运转时顶住后地板。
所述的移动机块、支撑脚上设有缓冲块,减缓对后地板的冲击力。
所述的移动机块与吊具骨架的连接处设有滑轨;滑块与吊具骨架的连接处设有滑轨,从而方便移动机块与滑块位置的调整,适用于不同的车型。
所述的移动机块通过固定销固定到吊具骨架上。
一种汽车后地板吊具,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在保证运转平稳性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2、采用连杆机构,使用更方便;3、定位准确、安全可靠;4、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后地板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1、手柄;2、手钳;3、连接板;4、移动机块;5、缓冲块;6、第一拉杆;7、滑轨;8、滑块;9、第二拉杆;10、吊环;11、吊钩;12、固定销;13、吊环骨架;14、传动轴;15、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为吊具骨架13的前端设有移动机块4,移动机块4的前方设有手钳2依次连接第一拉杆6、滑块8、第二拉杆9、吊钩11,手钳2运动带动吊钩11固定住后地板;吊具骨架13上设有吊环10;从而通过吊具固定住后地板,配合电动葫芦进行后地板的转运。
手钳2、第一拉杆6、滑块8之间设有连接板3进行连接。第二拉杆9依次通过连接板3、传动轴14与两个吊钩11连接。
吊具骨架13的最前端设有手柄1,吊具骨架13上设有支撑脚15,在运转时顶住后地板。移动机块4、支撑脚15上设有缓冲块5,减缓对后地板的冲击力,手柄1便于员工手持吊具进行定位操作。
移动机块4与吊具骨架13的连接处设有滑轨7;滑块8与吊具骨架13的连接处设有滑轨7,从而方便移动机块4与滑块8位置的调整,适用于不同的车型。移动机块4通过固定销固定到吊具骨架13上。
本发明的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手持手柄1将移动机构4的两侧机构伸进后地板总成两侧纵梁中,之后拉动手钳2,手钳2将通过连接板3带动第一拉杆6,进而带动滑块8移动,滑块8的运动同时又带动第二拉杆9,进而使得吊钩11将后地板总成件与吊具定位在一起;此外,缓冲块5可防止吊具下降时与板件磕碰变形;滑轨7保证移动机块4在车型切换时与拉杆保持平行;滑轨7同样限制滑块8与第二拉杆9尽可能做平行运动;吊环10通过吊链与电动葫芦连接到一起;最后,通过电动葫芦将板件吊起至下一工位,再推动手钳2,将板件放下,实现白车身后地板总成件工位间转运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73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突跳式温控器
- 下一篇:一种可见光下具有光催化性能的BiVO4 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