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养生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6819.6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0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秦溱;段炳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弥勒县禹清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52300 云南省红河哈尼***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饮品,特别是一种养生茶。
背景技术
电脑已成了当今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然而长时间在电脑屏幕前操作,工作时间久了就容易产生眼睛疲劳、视觉模糊、视力下降,眼睛干涩发痒、灼热、疼痛和畏光,有的还伴有头痛、腰痛和关节痛,这样的生活状态,让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同时,他们也没有时间去调整身体,进行滋补养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人群提供一种养生茶,以增强这类人群的机体抵抗力,清热解暑,滋肝补肾,益精明目,使之更有效的工作,同时也有个健康的身体。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养生茶,由重量百分比为20-30%茶、50-60%枸杞和10-20%鸡蛋花制成。
养生茶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符合要求的干或鲜枸杞置于烘焙箱,采用30℃-50℃低温对其烘焙,并不时搅拌,使其受热均匀至枸杞膨胀、外皮呈浅黄色且出香气味为度,出箱摊开放凉,冷却后加入0.3-0.8倍的麦芽糊精混合,采用干法粉碎初制成过30目筛的混合粉;将30目混合粉放到烘焙箱在30℃-50℃低温下烘焙,不时人工搅拌,促使麦芽糊精与枸杞粉在受热状态下,均凝成胶状粉粒,以白麦芽糊精变浅黄色为度,出箱摊开放凉,冷却后再次干法粉碎制成过30目筛粉,灭菌;
(2)将茶和鸡蛋花原料分别粉碎后过30目筛粉;
(3)将三种原料粉混合均匀,即可装袋。
本发明提出的养生茶与其他的养生茶在成分、功能上不同。该茶采用茶、枸杞、鸡蛋花这三种药食两用的原料,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然后遵循传统中医理论,科学配比而最终确定配比。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茶具有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枸杞“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补精气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几千年来许多延年益寿和宫廷秘方中都用到枸杞。鸡蛋花则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以上药食两用原料各自所具有的功效,已被人们接受并应用于保健类药品和饮料中。
该养生茶采用茶包工艺,并对原料枸杞精加工,使其炮制简单无需净洗,同时,活性成份最大程度的浸出;在功能上,该养生茶是经过科学配比、调试的,其具清热解暑,滋肝补肾,益精明目,抗疲劳等功效。长期饮用,有利于人体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养生茶原料配比见表1.
表1 原料配比
具体配制过程如下:
(1)先把枸杞经烘焙技术加工成30目粉,具体做法:将符合要求的干或鲜枸杞置于烘焙箱,采用30℃-50℃低温对其烘焙,并不时人工搅拌,使其受热均匀至枸杞膨胀、外皮翻浅黄色,且出香气味为度,出箱摊开放凉,冷却后加入0.3-0.8倍的麦芽糊精混合,采用干法粉碎初制成30目混合粉。二次处理:将得到的30目混合粉放到烘焙箱在30℃-50℃低温下烘焙,不时人工搅拌翻动,促使麦芽糊精与枸杞粉在受热状态下,均凝成胶状粉粒,以白麦芽糊精变浅黄色为度,出箱摊开放凉,冷却后再次干法粉碎制成30目粉,灭菌待用。
(2)将茶、鸡蛋花原料分别粉碎后过30目筛。
(3)三种原料粉混合均匀,即可装袋;每袋规格为3g/袋。
实施例二:养生茶按照重量百分比由20%茶,60%枸杞,20%鸡蛋花的原料制成。制作方法同实施一。
实施例三:养生茶按照重量百分比由30%茶,50%枸杞,20%鸡蛋花的原料制成。制作方法同实施一。
实施例四:养生茶按照重量百分比由25%茶,55%枸杞,20%鸡蛋花的原料制成。制作方法同实施一。
实施例五:养生茶按照重量百分比由30%茶,55%枸杞,15%鸡蛋花的原料制成。制作方法同实施一。
实施例六:养生茶按照重量百分比由25%茶,60%枸杞,15%鸡蛋花的原料制成。制作方法同实施一。
采用上述各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养生茶,用于大鼠视网膜光损伤中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养生茶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弥勒县禹清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弥勒县禹清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68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