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川芎种质的离体保存方法及川芎离体保存培养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5218.3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0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蒋桂华;马逾英;张俊;唐琳;梅兰菊;朱玲玲;陈佳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00 | 分类号: | A01N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地址: | 61113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川芎 种质 保存 方法 培养基 | ||
发明内容
本发明属于栽培领域,涉及一种川芎种质的离体保存方法及川芎离体保存培养基。
背景技术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为我国的传统中药,也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具有近两千年的栽培和使用历史。历代医家均作为治头痛、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药使用。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收载的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共564种,其中使用川芎的有85种,约占药典收载中成药的15%。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1039个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含川芎的有155个,占所载成方制剂总数的14.92%。两版药典使用川芎的收载处方增加了82.35%,说明川芎使用量和需求量在不断提高。现代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效果显著,如“速效救心丸”等。川芎除供药用外,还用于保健品、美容化妆品、饲料添加剂、烟用香料添加剂及天然防腐剂等,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
川芎是无性繁殖,生产上用膨大的地上茎节(苓种或芎苓子)作为繁殖材料。长期以来,川芎种植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苓种繁育仍然停留在自繁自用,缺乏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和科学的组织管理,且没有苓种分级标准和检验规程,导致川芎苓种质量良莠不齐,使产区川芎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受到极大影响。经过上千年的栽种,加上缺乏选种育种,存在一定程度的种质退化。
蒋桂华等,“川芎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保存研究”,中草药,2008年4月第39卷第4期与高农等,“川芎苓子繁育技术”,药用植物·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年第10期均报道了的川芎种质的保存方法,但均为传统的田间保存方法,存在耗费人力物力,容易损失,成本高,保存效果不佳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川芎种质的离体保存方法其离体保存培养基。
本发明川芎种质的离体保存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取川芎茎尖,消毒灭菌;
(2)将步骤(1)处理后的川芎茎尖接种于川芎离体保存培养基中保存,保存条件为:温度4~25℃,光照强度600~1500lx,光照时间10~14h/d;所述 保存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20~30g/L蔗糖,或者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20~60g/L蔗糖。
其中,所述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
1)消毒:取川芎茎尖,用消毒粉消毒其表面;
2)灭菌:取步骤1)处理后的川芎茎尖,用70%乙醇灭菌30s,再用HgCl2灭菌2~5min,或者先用70%乙醇灭菌15s,再用HgCl2灭菌5min。
其中,步骤(2)所述保存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20g/L蔗糖,或者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40g/L蔗糖。
其中,步骤(2)所述保存培养基中含有植物生长抑制剂。
植物生长抑制剂:是抑制或破坏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的分裂与膨大的一类化学物质,它能延缓细胞分裂和伸长,达到控制部分生长、刺激花芽分化、延缓衰老等目的。
所述植物生长抑制剂为多效唑、矮壮素、烯效唑或者青鲜素。
优选地,所述多效唑的浓度不低于0.5mg/L;所述矮壮素的浓度为0~40mg/L。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多效唑的浓度为0.5mg/L;所述矮壮素的浓度为40mg/L。
其中,步骤(2)所述保存条件为: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800lx,光照时间为12h/d。
本发明川芎离体保存培养基,它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20~30g/L蔗糖,或者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20~60g/L蔗糖。
其中,所述保存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20g/L蔗糖,或者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40g/L蔗糖。
其中,所述保存培养基中还添加有植物生长抑制剂。所述植物生长抑制剂为多效唑、矮壮素、烯效唑或者青鲜素。
优选地,所述多效唑的浓度不低于0.5mg/L;所述矮壮素的浓度为0~40mg/L。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多效唑的浓度为0.5mg/L;所述矮壮素的浓度为40mg/L。
本发明保存方法实现了离体保存川芎种质,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可以保证川芎的遗传稳定性,从而保留优质的川芎资源,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52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