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吹塑成型的综合性能优异的ABS树脂组合物及制备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74868.6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3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郭鑫;李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25/12;C08L9/00;C08L9/08;C08L9/02;C08L9/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塑成 综合 性能 优异 abs 树脂 组合 制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改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吹塑成型的综合性能优异的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ABS)在近半个世纪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其良好其抗冲击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以及优秀的光泽度和电气性能,已在电子电气、汽车行业上得到了极其广泛的使用。
一般来说,用于吹塑成型的ABS树脂需要较低的熔融指数(一般3-8g/10min,220℃,10kg)以保证尺寸(厚度)的均一性,同时,由于其多用于汽车用大型制件,所以还需较好的抗冲性能与拉伸性能。在加工时,温度提高有利于树脂的均匀塑化和制件的成型,这也需要材料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如果单纯地提高耐热剂的用量,又会使材料的冲击性能得到极大的下降。增加ABS基料中的橡胶相含量可以提高树脂的韧性,但是这样会导致制品的收缩率增大;与此同时,材料的刚性也会有较大的降低。而采用乳液聚合的ABS原料与本体聚合的ABS原料相混合(中国专利200710171581.5、中国专利200580040787.3),却无法改善聚合物的熔融指数,不利于吹塑成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平衡熔融指数和冲击力学性能且耐热性好易于吹塑成型的适用于汽车尾翼、扰流板等大型制件的综合性能优异的ABS树脂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可用于吹塑成型的综合性能优异的ABS树脂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AS树脂 100~350份;
ABS高胶粉 1~500份;
ABS树脂 100~400份;
耐热剂 0~200份;
橡胶粉 0~20份;
抗氧剂 1~5份;
润滑剂 1~5份;
所述的AS树脂中丙烯腈含量5~40%,重均分子量5×104~5×105,熔融指数1~10g/10min。
所述的ABS高胶粉中聚丁二烯含量>40%,重均分子量1×105~6×105,平均颗粒直径为200~800nm,熔融温度200~240℃。
所述ABS树脂的熔融指数0.1~10g/10min,密度1.01~1.05g/cm3。
所述的耐热剂为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的共聚物,商品名MS-NB;所述的润滑剂为乙撑双硬脂酰胺、白油、硅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橡胶粉为聚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胶乳和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聚丁二烯橡胶或苯乙烯-丁二烯胶乳中,顺-1,4-丁二烯链节含量在10%~99%之间,粒径10nm~10μm,重均分子量为1×104~8×105之间;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中,丙烯腈含量为10~50%之间,分子量5×105~8×105之间。
所述的橡胶粉为丁苯橡胶和/或丁腈橡胶。
所述的抗氧剂为β-(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抗氧剂1076)、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抗氧剂168)、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抗氧剂1098)和2, 6 --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抗氧剂1010)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ABS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00~350份AS树脂、1~500份ABS高胶粉、100~400份ABS树脂、0~200份耐热剂、0~20份橡胶粉1~5份抗氧剂、1~5份润滑剂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待料自然升温到60~80℃后,转速为500~1000rpm/min混合,升温至100~120℃出料;将混合物在挤出温度为180~225℃,螺杆转速为180~800rpm/min的挤出机中挤出造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48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