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唇纹绣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74468.5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5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承洁;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市西山区典雅阁美容厅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34***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唇纹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唇纹绣方法。
背景技术
嘴唇是女性面部最具诱惑的器官,素有面部魅力点之称,它不仅富于表情的流露,同时也是构成面部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人们历来重视对嘴唇的修饰。90年代前,大部份女性一直选择口红作为唇部的装饰工具,但由于口红持久性短且易触碰脱色,造成唇部轮廓模糊,更有甚者会出现尴尬的状况。自90年代开始,唇部纹饰渐渐为人们所接受,全唇纹绣术为现代上班族的女性解决了每天对唇部化妆的烦恼,既勾勒出永不褪色的唇线又涂上了永不褪色的口红,不仅可以改善不完美唇形,使唇部颜色更加饱满,而且不用担心唇部颜色脱落等。但在现有的全唇纹绣方法中,易出现纹唇时出血较多,溢出的血液把唇纹液洗出导致纹唇色料难以进入唇部粘膜组织,不易上色,纹后唇部较肿胀、创面大、结痂厚,恢复期长。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全唇纹绣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唇纹绣方法,该方法采用新型纹饰工具双韧排针沁唇机操作,以梭形走针法行针,纹唇时出血较少,易着色且均匀持久,纹后唇部几乎不肿胀,结痂薄,恢复期短,颜色润泽、自然。
一种全唇纹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天生的嘴唇形状修饰设计唇形,唇角设计时注意微微上翘;
步骤二:用消毒薄棉片均匀铺在嘴唇上,滴上表皮麻醉剂,约15分钟后可进行纹绣;
步骤三:首先进行唇线纹绣操作,根据天生的嘴唇底色选择适合的纹绣色料颜色,根据个人需求,唇线与唇面的颜色可选同一种也可选非同一种;用左手中指及拇指横向绷紧嘴唇,采用单针纹绣机从上唇一侧的嘴角沿设计好的唇线开始行针至另一侧嘴角,然后再从下唇一侧的嘴角沿设计好的唇线行针至另一侧嘴角,进针深度约为0.3~0.5mm,走针匀速,上色均匀;
步骤四:然后进行唇面纹绣操作,用左手中指及拇指横向绷紧嘴唇,采用双韧排针沁唇机在唇面内行针,自嘴角5~10mm部位以打圈方式行针,其余部位以梭形针法、横向间距为0.5~1.5mm行针,先纹上唇再纹下唇,进针时,针与唇面成800 左右夹角,直至整个唇面行针完毕;
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重复进行步骤三、步骤四以及重复次数;
步骤五:用庆大霉素和抗病毒制剂等外用药品进行抗病毒处理,同时可口服一些抗菌素及维生素。
本发明利用这样的方法,纹唇时出血较少,着色均匀持久,纹后唇部几乎不肿胀,结痂薄,恢复期短,颜色润泽、自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步骤一唇形设计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步骤三唇线走针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步骤四唇面走针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一种全唇纹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天生的嘴唇形状修饰设计唇形,唇角设计时注意微微上翘;
步骤二:用消毒薄棉片均匀铺在嘴唇上,滴上表皮麻醉剂,约15分钟后可进行纹绣;
步骤三:首先进行唇线纹绣操作,根据天生的嘴唇底色选择适合的纹绣色料颜色,根据个人需求,唇线与唇面的颜色可选同一种也可选非同一种;用左手中指及拇指横向绷紧嘴唇,采用单针纹绣机从上唇一侧的嘴角沿设计好的唇线开始行针至另一侧嘴角,然后再从下唇一侧的嘴角沿设计好的唇线行针至另一侧嘴角,进针深度约为0.3~0.5mm,走针匀速,上色均匀;
步骤四:然后进行唇面纹绣操作,用左手中指及拇指横向绷紧嘴唇,采用双韧排针沁唇机在唇面内行针,自嘴角5~10mm部位以打圈方式行针,其余部位以梭形针法、横向间距为0.5~1.5mm行针,先纹上唇再纹下唇,进针时,针与唇面成800 左右夹角,直至整个唇面行针完毕;
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重复进行步骤三、步骤四以及重复次数;
步骤五:用庆大霉素和抗病毒制剂等外用药品进行抗病毒处理,同时可口服一些抗菌素及维生素。
图4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即设计好唇形后,在嘴唇上敷表皮麻醉剂,然后进行唇线及唇面纹绣操作,最后用外用药品进行抗病毒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市西山区典雅阁美容厅,未经昆明市西山区典雅阁美容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44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