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井防喷环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2816.5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6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康雄雄;温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雄雄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席树文 |
地址: | 717300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环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采油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油井防喷器。
背景技术
目前抽油机上的防喷盒只是以紧紧的压盘根,几天磨损之后就开始顺着抽油杆渗漏原油,只好继续再压盘根,就这样一直恶性循环。不仅浪费人力、盘根,最主要的是还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抽油机在工作时,抽油杆与井口盘根之间长时间摩擦导致抽油杆磨损,导致漏油,不仅污染地面而且造成减产。为解决这个问题,检索到中国专利CN200920013876.4公开了一种抽油井抽油杆防喷器,它包括井口阀门连接头、阀门和抽油杆,其特征是:在井口阀门连接头上设置环状润滑油桶,环状润滑油桶与抽油杆之间的环状空间内组装耐蚀耐磨非金属弹性工作筒,在工作筒的内外壁上分别设置内外环形润滑油槽,在工作筒壁上设置连通内外环形润滑油槽的润滑油道,在润滑油桶的内壁上开设通油孔,润滑油桶的上端设置注油孔,在环状润滑油桶上螺纹连接螺帽。本实用新型优点是解决油井井口经常产生漏油的问题,提高抽油井生产效率和产量,净化抽油井周围环境。该结构防喷器只是依靠内外环形润滑油槽密封,密封层次少,效果不够理想,而且容易导致抽油杆的倾斜磨损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设计一种油井防喷环保装置,以防止抽油杆变形导致的原油渗漏和环境污染。
油井防喷环保装置,其具有包裹密封抽油杆的内密封橡皮套,所述内密封橡皮套装在外套管内并且两端密封固定,外套管上端通过法兰与一个上部连通管连接,上部连通管内置有多个叠放的圆环;外套管下端通过法兰片连接有三通管。
本发明由于采用内密封橡皮套套在抽油杆上,将渗漏原油聚集后通过三通收集,防止了环境污染和减少了原油损失。
附图说明
图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油井防喷环保装置,其具有包裹密封抽油杆的内密封橡皮套,所述内密封橡皮套装在外套管内并且两端密封固定,外套管上端通过法兰与一个上部连通管4连接,上部连通管内置有多个叠放的圆环5;外套管下端通过法兰片13连接有三通管15。所述外套管为两段并且分为上段外套管6和下段外套管11,上段外套管6和下段外套管1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下段外套管11过法兰片13连接有三通管15,法兰片13上固定有定位套管14。所述内密封橡皮套分为上段内密封橡皮套7和下段内密封橡皮套12,且上段内密封橡皮套7内径较下段内密封橡皮套12小;下段内密封橡皮套12位于下段外套管11内,上段内密封橡皮套7外径自下往上逐渐变小且下端通过厚铁法兰片8固定在控制抽油杆法兰片9上,上段内密封橡皮套7上端连接到法兰上。
本发明由三个套管(上段外套管、下段外套管和上部连通管)结合构成三种真空防渗漏结构,位于下部的第一种为:管内全部采用密封橡胶套在抽油杆上,用法兰、螺丝固定,并且上下挤压,使管内紧紧密封,如果有磨损,可以加紧螺丝,或者加紧套管与套管之间螺纹连接处可以达到二次更紧的密封效果。
位于中段的第二种防渗漏结构:用密封橡胶套套在抽油杆上,用法兰夹住密封橡胶套的圆管壁。橡皮垫片和橡皮套是一体的,用法兰片夹紧,属于一种真空防渗漏原理。
位于上部的第三种防渗漏结构:用大约厚度为一厘米左右的铁法兰盘(圆环),内孔直径比抽油杆大约1毫米,不是紧紧的贴在抽油杆上,不会影响抽油杆上下灵活活动,因为它与抽油杆具有一定的空隙也不会造成和抽油杆之间的磨损。把这些铁法兰片摞起来,铁块有一定的重量,不会被原油,或者油气的冲击力顶起来,他们均匀自然的,不等的贴在抽油杆周围,产生一种自然的密封作用。
通过以上三种密封构造和原理,使得原油从地下抽出,直接进入三通集油罐中。它们的密封之后经过长时间的磨损,会让它们和抽油杆有着很自然的紧贴效果,防渗漏效果更佳,保证不会顺着抽油杆渗漏出来。以上三种原理是以紧紧密封,和抽油杆紧贴,又不伤害抽油杆的灵活上下抽油活动为主原理,而最重要的又是以紧紧密封之后让它们之间互相摩擦后形成一种自然的紧贴密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雄雄,未经康雄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28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