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程序的功能显示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68382.1 | 申请日: | 2012-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5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G06F21/31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300 | 代理人: | 欧阳启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程序 功能 显示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程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程序的功能显示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终端中应用程序的不断普及应用,用户对终端中应用程序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应用程序的隐私设置为例,在现有技术的智能手机中,已经存在一些管理隐私的应用程序,用户在安装了上述管理隐私的应用程序后,便可对智能手机里的其它应用程序进行隐私保护的设置,用户在打开设置了隐私保护的应用程序时,需输入密码解锁。
上述隐私设置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首先,由于需要在手机上下载安装专门的管理隐私的程序锁,占用了手机过多的内存,影响手机的运行效率;
其次,由于下载安装的管理隐私的应用程序只能对整个需保护的应用程序进行隐私设置,不能对需保护的应用程序中的某个功能模块(譬如微博客户端中的“私信”)进行加密,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因此,需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程序的功能显示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需下载专门的管理隐私的应用程序,占用了终端内存,影响终端运行效率,而且给客户端的使用带来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构造了一种应用程序的功能显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应用程序功能打开指令,其中所述应用程序功能打开指令对应所述应用程序或者所述应用程序内的应用单元;
判断所述应用程序功能打开指令对应的应用程序或者所述应用程序内的应用单元是否进行隐私设置,若已进行隐私设置,则提示客户端输入登录信息;以及
接收客户端输入的登录信息,验证所述登录信息是否与预先存储的登录信息一致,若一致,则将所述应用程序功能打开指令对应的应用程序或者应用程序内的应用单元显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程序的功能显示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需下载专门的管理隐私的应用程序,占用了终端内存,影响终端运行效率,而且给客户端的使用带来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构造了一种应用程序的功能显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打开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应用程序功能打开指令,其中所述应用程序功能打开指令对应所述应用程序或者所述应用程序内的应用单元;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应用程序功能打开指令对应的应用程序或者所述应用程序内的应用单元是否进行隐私设置;
提示模块,用于提示客户端输入登录信息;以及
登录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输入的登录信息;
验证模块,用于验证所述登录信息是否与预先存储的登录信息一致;
功能显示模块,用于将所述应用程序功能打开指令对应的应用程序或者应用程序内的应用单元显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预先对需保护的应用程序或者应用程序内的某一应用单元进行隐私的设置,后续在客户端打开应用程序或其某一应用单元时,需输入登录信息方可打开。显然,本发明可对应用程序内的某一应用单元进行隐私设置,几乎不占用终端内存,提高了终端运行效率,而且给客户端的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程序的功能显示方法的较佳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对应用程序或者应用程序内的应用单元进行隐私设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针对手机QQ浏览器进行隐私设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程序的功能显示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隐私设置模块的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程序的功能显示方法的较佳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S101中,预先对应用程序或者应用程序内的应用单元进行隐私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83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营养面包
- 下一篇:阿维菌素和三唑锡复配的农药悬浮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