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电扭转轴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65771.9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2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河;于洋;薛扬;刘少坤;梁作明;刘贺春;王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洁能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6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转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扭转轴的加工,尤其涉及到扭转轴的整个加工工艺过程。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风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发展风电产品,国家给出了很多有利的政策,目的是鼓励企业向风电产业靠拢,生产节能环保型产品,振兴和发扬民族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新型产业。国家鼓励新能源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强,致使各种能源产品层出不穷。而当前多数风力发电机组普遍具有较大的故障率,降低了运行的可靠性,其中,扭转轴是风力发电机组中运转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装配精度及运行质量,而且扭转轴疲劳所引起的破坏性故障损失较大。现有的加工工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1)基准不统一,质量难以保证,一致性差,导致扭转轴应力集中,转子偏心,轴承发热,小齿轮传动迟缓等质量事故;2)效率低下,生产周期长;3)稳定性差,存在安全风险,严重影响发电效率及风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加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申请人设计出一套扭转轴加工工艺,即风电扭转轴加工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风电扭转轴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1编号、记录
校对印记并记录,有Y字头端定位试块取样端;
1.2划线
上划线平台,划全线;
1.3打中心孔
两次装夹牢固,按划线水平基准对称找正,打中心孔,印迹转移;
1.4粗车
于车床夹盘处配重,两次装夹,跳动≤2mm,车各部外圆,扁部暂不加工,按图纸要求刻取样线,线深≥2mm,印迹转移;
1.5粗铣1
一次装夹,按已加工外圆及扁部中心线找正,跳动≤0.5mm,扁部外侧端面粗铣并打印迹;
1.6粗铣2
一次装夹,按已加工外圆及扁部中心线找正,跳动≤0.5mm,扁部内侧端面粗铣;
1.7切割样块
切割取样部分,要求粘连≥5mm厚度;
1.8调质
工件转移后调质;
1.9取样
取样、检测;
1.11修中心孔
按已加工外圆及端面找正,修中心孔,印迹转移;
1.12半精车1
于车床夹盘处配重,两次装夹,用机芯夹双顶的方式,跳动≤0.10mm,车各部尺寸,所有R位置暂不加工;
1.13铣扁部
按已加工外圆及扁部车出的基准面为基准找正,跳动≤0.10mm,铣扁部;
1.14半精车2
于车床夹盘处配重,两次装夹,用机芯夹双顶的方式,按已加工外圆及端面找正,车各部尺寸;
1.15精车
于车床夹盘处配重,两次装夹,跳动≤0.03mm,车各部尺寸;
1.16铣面
装角度头,按扁部中心线找正装夹,跳动≤0.03mm,铣面;
1.17铣成品
按基准找正压紧,跳动≤0.03mm,取全长,铣扁部椭形各部至成品,加工两端中心丝孔,扁部各处至成品,清根暂不加工;
1.18清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本加工工艺,可以更好地解决现有加工工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准不统一,质量难以保证,一致性差,导致扭转轴应力集中,转子偏心,轴承发热,小齿轮传动迟缓等质量事故;2)效率低下,生产周期长;3)稳定性差,存在安全风险,严重影响发电效率及风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本发明含有附图两幅。
图1为成品主视图,
图2为成品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风电扭转轴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1编号、记录
校对印记并记录,有Y字头端定位试块取样端;
1.2划线
上划线平台,划全线;
1.3打中心孔
两次装夹牢固,按划线水平基准对称找正,打中心孔,印迹转移;
1.4粗车
于车床夹盘处配重,两次装夹,跳动≤2mm,车各部外圆,扁部暂不加工,按图纸要求刻取样线,线深≥2mm,印迹转移;
1.5粗铣1
一次装夹,按已加工外圆及扁部中心线找正,跳动≤0.5mm,扁部外侧端面粗铣并打印迹;
1.6粗铣2
一次装夹,按已加工外圆及扁部中心线找正,跳动≤0.5mm,扁部内侧端面粗铣;
1.7切割样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洁能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洁能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57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