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抽油烟机终端出风口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64201.8 | 申请日: | 201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3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达;陈昌辉;周琳;周超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建达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4 浙江省奉化市江口***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油烟机 终端 风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抽油烟机的附件领域,具体指一种抽油烟机终端出风口。
背景技术
抽油烟机是现代厨房必不可少的净化设备,它与燃气灶、消毒碗柜被誉为现代厨房的“三大件”。通常抽油烟机在出厂前都在机箱顶部的出风口装有防烟气倒回的蝶形止回风门,并且用户在排烟管出口处也安装了止回风门,其主要目的是为防止外界大风或从公共烟道上升的左邻右舍抽油烟机出来的油烟气进入自家室内。这一类止回风门通常是在外壳中设置蝶形的两块挡板,安装在止回圈的外侧,当自家抽油烟机开机向外排油烟气时,两块挡板被吹开,油烟气即能顺畅地通过出风口排出至室外或公共烟道中。而当外界大风或公共烟道中邻居的油烟气进入时,两块挡板受压盖住出风口,把外界大风或油烟气阻挡在排风管外,使外界油烟不能进入自家厨房而引起“串味”。所以出风口的蝶形止回风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人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时抽油烟机开机后蝶形风门不能及时打开,尤其是长期使用后因外出或其他原因一段时间没有启用抽油烟机,干结的油泥尤如“不干胶”一样把止回风门的蝶板与止回圈牢牢粘住,使排烟不顺畅,影响抽油烟机的正常使用。这种现象几乎已成该行业抽油烟机产品的通病。讫今为止,还没有既能防大风倒灌或外界油烟气侵入,而又能很容易打开的抽油烟机终端出风口门世,本装置就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缺而设计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抽油烟机出风口蝶形风门板易被油泥粘住而发生开启困难的缺陷,利用抽油烟机风道吹出的风压能自动打开风门板的抽油烟机终端出风口。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抽油烟机终端出风口,由壳体、隔膜、中梁、拉簧、蝶板、杠杆和密封线组成,所述壳体呈管状,外围设有安装法兰,所述壳体内壁设有密封线,所述中梁设置在壳体内腔密封线中心的直径位置,所述中梁左右两侧对称铰接两块蝶板,蝶板边缘与设在壳体内的密封线贴合,所述蝶板中间透空,透空处嵌装耐油的弹性隔膜,在所述隔膜的迎风面即正面设有拉簧。所述蝶板迎风背面即反面设有杠杆,所述杠杆中设有轴销,轴销与设在蝶板边缘的轴座成活动联接,并把杠杆分成短臂与长臂,所述长臂与隔膜的反面接触,所述短臂的端部设触点,触点的尖端与设在壳体内壁的支点接触。当所述隔膜受风力推动向背面鼓起时,推动杠杆长臂顺风向外移动,杠杆长臂产生的力矩,带动短臂向设在壳体内壁边缘的支点使压,产生反推力,将蝶板边缘与密封线分离,蝶板即被推开。
一种抽油烟机终端出风口另一种形式是采用单片蝶板,由壳体、隔膜、拉簧、蝶板、杠杆和密封线组成,所述蝶板中间透空,透空处嵌装耐油的弹性隔膜,在所述隔膜迎风面即正面设有拉簧,蝶板迎风背面即反面设有杠杆。杠杆中设有轴销,轴销与设在蝶板边缘轴座成活动联接,并把杠杆分成短臂与长臂,所述长臂与隔膜的反面接触,所述短臂的端部设触点,触点的尖端与设在壳体内壁的支点接触。当所述隔膜受风力推动向背面鼓起时,推动杠杆长臂顺风向外移动,杠杆长臂产生的力矩,带动短臂向设在壳体内壁边缘的支点使压,产生反推力,将蝶板边缘与密封线分离,蝶板即被推开。
所述与中梁铰接的两块蝶板在两端分别设有以中梁为中心的扇形齿轮,两对齿轮对称互相啮合,所以任一块蝶板转动时都可带动另一块蝶板同步作扇状转动。
所述隔膜正面设有一个带小孔的凸子,拉簧的一端钩在凸子的小孔中。拉簧的另一端与中梁或壳体的内壁连接。
本发明有益的是:隔膜在被烟道中排出的油烟气吹压时,向外鼓起,产生推力,推动杠杆长臂产生力矩,使杠杆短臂端部的弯钩压向支点,产生反推力而撬动蝶板边缘与密封线分离,即使干结的油泥粘性再大,也会使蝶板转动,并且由于中梁中设有两对互相啮合的齿轮,所以任一块蝶板转动,都会带动另一块蝶板一起转动,风门都会自动打开,使油烟气能顺畅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抽油烟机不工作时)侧向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使用状态(抽油烟机工作时)侧向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单片蝶板使用状态(抽油烟机工作时)侧向示意图;
图中各部名称及标记:1-壳体、2-隔膜、3-拉簧、4-中梁、5-扇形齿轮、6-蝶板、7-杠杆、8-支点、9-密封线、10-安装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建达,未经周建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42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载体上负载单质银的方法
- 下一篇:高速列车防撞击防尾追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