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孔取水器及取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7908.6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4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尤苏南;曹志陵;王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1004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孔 取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水分析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孔取水器及取水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沿海地区,受潮汐、盐池等地表浓缩海水水体的影响,使得浅层地下水腐蚀性等级较高,而受地表水体影响范围以下的地下水腐蚀性等级较低,地下水腐蚀性随深度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因此,对场地地下水进行分层取样、进行化学分析,研究地下水腐蚀性等级随深度变化规律,为地基、基础、桩基设计中的防腐设计提供依据,尤其是对桩基设计方案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场地地下水的水样通常在勘察钻孔中采取,这就需要一种能在勘察钻孔中不同深度、不同层位处取水的分层取水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的钻孔取水器及取水方法,具体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钻孔取水器,包括储水筒体与底盖,所述底盖旋接在所述筒体的底端,还包括活塞座,瓶塞式活塞,弹簧压块,压缩弹簧,排气管以及活塞拉杆,所述活塞座连接在筒体上端,活塞座上设有与瓶塞式活塞外锥面相对应的内锥孔,所述活塞置于内锥孔中,所述排气管穿接于活塞座中,所述弹簧压块连接于活塞座的上端,与活塞座之间形成一空腔,处于所述空腔处的活塞座周向位置上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压缩弹簧置于所述空腔内,一端抵靠弹簧压块,一端抵靠抵靠活塞,使瓶塞式活塞与所述内锥孔密封连接,所述活塞拉杆穿过弹簧压块和压缩弹簧连接瓶塞式活塞,拉动拉杆,瓶塞式活塞脱开与内锥孔的密封连接。
所述取水器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活塞座的侧壁均匀地固接有至少两个提吊耳,所述每个提吊耳连接一第一钢丝绳。
所述取水器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活塞的锥面上设有O型密封圈。
所述取水器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底盖上焊接有导向翼,所述导向翼均匀分布在底盖上。
所述取水器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弹簧压块上设有凸柱。
所述取水器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弹簧压块上设有与拉杆相配合的孔,拉杆穿过该孔进行中心定位。
所述取水器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活塞拉杆连接有第二钢丝绳。
所述取水器的钻孔取水方法进一步设计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提住钢丝绳,将取水器连同排气管、钢丝绳缓慢放入钻孔中,此时所述活塞与所述内锥孔密封连接;
2)到达预先计划的取水深度时,将第一钢丝绳固定在地面钻孔口;
3)通过第二钢丝绳向上提拉活塞拉杆,实现瓶塞式活塞开启,钻孔中该深度的地下水通过进水孔进入储水筒体,实现取样目的;
4)松开第二钢丝绳,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瓶塞式活塞闭合;
5)缓慢上提第一钢丝绳,同时轻提塑料排气管、第二钢丝绳,从钻孔中取出取水器;
6)向上提拉活塞拉杆使瓶塞式活塞开启,将储水筒体中水样倒入地下水收集容器中;
7)重复以上步骤1)~6),按技术要求在不同钻孔的不同深度处分别采取水样。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所述取水器采用瓶塞式设计,通过对应的钢丝绳带动拉杆来控制瓶塞式活塞与对应的锥孔的闭合关系,使之实现在设定的孔深取水,并在取水时上层地下水不会进入储水筒体中,从而保证所取水样的准确性,测量精度较高;同时,采用带有导向翼的底盖设计,能够有效地对取水器施加阻力,防止取水器旋转,避免钢丝绳拧在一起,不便作业操作;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钻孔取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所述钻孔取水器的结构示意图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所述钻孔取水器的结构示意图的 B-B截面示意图。
图4 为所述钻孔取水器的结构示意图的C-C截面示意图。
图5为带有导向翼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底盖,3-导向翼,4-排气管,5-活塞座,6-瓶塞式活塞,7- O型密封圈,8-活塞拉杆,9-压缩弹簧,10-进水孔,11-弹簧压块,12-凸柱,13-提吊耳,14-第一钢丝绳,14a-第二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79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