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容器内罐加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7692.3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0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何远新;侯军;韩志坚;郭小锋;祁扬;李照明;赖伟红;贾汝唐;谢芬;胡广寿;晏诚;兰丽华;孙晓宇;贺军;王伟;余小清;郭强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02 | 分类号: | F17C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姚敏杰 |
地址: | 710086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容器 加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罐体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温容器内罐加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运输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体的低温容器内罐加强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运输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体的低温容器的内罐内部设置有大量的加强圈,用于内罐氦质谱真空检漏时承受外压,保持罐体的外压稳定性。目前在设置内部加强圈时,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在布置时并没有考虑到罐体内罐与外罐之间的支撑部位,例如8点支撑位置处,往往比较薄弱,罐体在该处刚度较差,由于内罐罐体的变形,往往导致8点支撑处沉降,给低温介质的运输带来安全隐患;第二是目前的内部加强圈布置多采用等间距布置,这种内罐内部布置加强圈的方式使得加强圈数量较多,后续的焊接、无损检测等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强以及制造工艺简单的低温容器内罐加强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容器内罐加强装置,包括设置在罐体内部中间部位附近的密集加强圈以及设置在罐体内部封头附近部位的稀疏加强圈,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低温容器内罐加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罐体内部用于支撑外罐的支撑处的支撑加强圈,该支撑加强圈在内罐与外罐支撑连接的8点支撑位置处密集布置,提高该位置的罐体刚度。
上述支撑加强圈是一道或多道。
上述支撑加强圈是多道时,所述多道支撑加强圈是等间距布置在用于支撑外罐的支撑处。
上述支撑加强圈是多道时,所述多道支撑加强圈是非等间距布置在在用于支撑外罐的支撑处。
上述密集加强圈、稀疏加强圈以及支撑加强圈的截面均是槽钢、角钢或T型钢。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是采用非等间距布置加强圈的原理,并对其进行的延伸,除罐体中部需要密集的加强圈以及封头处稀疏的加强圈外,在内罐与外罐的支撑处还设置有密集的加强圈,有效解决了内罐与外罐连接位置处的罐体变形问题,使得罐体抗外压失稳能力强,罐体圆度容易控制,提升了罐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内部加强圈的截面可以采用槽钢、角钢、T型钢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加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低温容器内罐加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低温容器内罐加强装置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内罐;2-中间部位;3-封头;4-支撑外罐的支撑处;5-加强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以及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容器内罐加强装置除了包括设置在内罐1的罐体内部中间部位2的密集加强圈5以及设置在罐体内部封头3部位的稀疏加强圈5之外,还包括设置在罐体内部用于支撑外罐的支撑处4的支撑加强圈5。本发明在靠近封头3处较稀疏,靠近罐体中部较密集,以及靠近支撑处单独设置有支撑加强圈5,充分加强了罐体的整体稳定性。
支撑加强圈5可以采用是一道或多道,当支撑加强圈5是多道时,多道支撑加强圈5是等间距或非等间距布置在用于支撑外罐的支撑处4。
密集加强圈5、稀疏加强圈5以及支撑加强圈5的截面可以采用是槽钢、角钢、T型钢或其他截面的钢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76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压矩形铁芯电抗器骨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高温环境下的编织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