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合踏板用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7195.3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3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宣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宣斐 |
主分类号: | H01H13/16 | 分类号: | H01H1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9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 踏板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指汽车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轿车的离合踏板用开关。
背景技术
在离合踏板上增加离合上开关、然后通过离合开关准确、快速地将驾驶员对离合踏板的操纵意图提供给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发动机转速的变化,从而实现启停功能,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国内外轿车大都采用在离合踏板上增加离合上开关的方法来实现汽车的启停功能,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现技术的离合开关结构一般采用上、下导电片的形式,其中上导电片固定,下导电片可沿开关轴线上下移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上、下导电片距离大约为15mm,当驾驶员快踩离合踏板时,下导电片由弹簧(II)提供的力快速向上运动,与上导电片触头接触,产生的冲击较大,并有明显的“哒”一声的金属敲击声,虽然对功能无较大影响,但动作过程发出的异音造成驾驶者感觉较差。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用户对轿车的振动和噪声等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改进此结构,降低整车的振动噪声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现有的离合开头提出一改进方案,通过该方案能够有效的降低使用时的噪声和提高离合开头的灵敏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离合踏板用开关,包括有壳体及设置于壳体上部的中空螺栓,设置于中空螺栓的按钮,按钮的一端突出于螺栓外部,另一端位于壳体内,所述按钮位于壳体内的部分为中空结构,弹簧设置于按钮的中空内,一端同按钮的固定部分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壳体内的底面上;所述开关还包括有,左导电片、右导电片、左触头与右触头;所述左导电片同左触头连接,右导电片同右触头连接,其中右导电片固定在弹簧右侧的壳体上,左导电片的下端固定在弹簧左侧的壳体上,上端同按钮的下部分搭接;所述左触头与右触头相对设置。
所述左导电片与右导电片厚度均为1mm的铜板。
所述按钮位于壳体内的最下端的直径大于按钮的其它部位的直径。
所述按钮的最下端截面呈锥形或、圆形或倒U形。
所述左导电片同按钮下部拱接的部位为U形开口,按钮的下部结构穿过U形开口并且其外壁同U形开口的底部搭接。
所述U形开口的两侧连接左触头。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左、右导电片距离较小,在驾驶员踩离合踏板的过程中,能快速地作出响应;
2、开关由断开到接通过程中,左、右导电片结合平缓,冲击较小,消除了快踩离合踏板时,导电片冲击产生的异音,提高了整车的振动噪声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离合开关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左导电片同铵钮下部搭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的B-B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离合踏板用开关,包括有由上壳体3和下壳体4组成的壳体及设置于壳体上部的中空螺栓2,设置于中空螺栓2中的按钮1,按钮1的一端突出于螺栓2外部,另一端位于壳体内,所述按钮1位于壳体内的部分为中空结构,弹簧5设置于按钮的中空内,一端同按钮的固定部分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壳体内的底面上;所述开关还包括有,左导电片7、右导电片9、左触头6与右触头8;所述左导电片7同左触头6连接,右导电片9同右触头8连接,其中右导电片9固定在弹簧5右侧的壳体上,左导电片7的下端固定在弹簧5左侧的壳体上,上端同按钮的下部分搭接;所述左触头6与右触头8相对设置。
所述左导电片与右导电片厚度均为1mm的铜板。
所述按钮位于壳体内的最下端的直径大于按钮的其它部位的直径。
所述按钮的最下端截面呈锥形或、圆形或倒U形。
所述左导电片同按钮下部拱接的部位为U形开口,按钮的下部结构穿过U形开口并且其外壁同U形开口的底部搭接。
所述U形开口的两侧连接左触头。
整车运动过程中,开关按钮处于受压状态,此时,左导电片触头和右导电片触头处于接触状态。当驾驶员踩下离合踏板时,即消除了踏板对开关按钮的压力,开关按钮受弹簧的推力,向上运动,按钮下端结构给左导电片一个向上的力,使左导电片绕下端固定点做逆时针旋转,使左触头与右触头(8)分离。此时,左触头与右触头距离大约为2~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宣斐,未经黄宣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71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