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高压双向摆线转子流量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2717.0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4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硕;丁凡;沈富泉;丁川;满在朋;何冰亮;黄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杭州广展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1/22 | 分类号: | G01F1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双向 摆线 转子 流量计 | ||
1.耐高压双向摆线转子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端盖(1)、环形空腔壳体(2)和下端盖(3)组成耐高压密闭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壳体(2)内分别设有齿轮轴(6)、相互啮合的内转子(5)和外转子(4),所述齿轮轴(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端盖(1)和下端盖(3)依靠过渡配合实现相连;齿轮轴(6)被套装在内转子(5)的内腔中,内转子(5)被套装在外转子(4)的内腔中,所述内转子(5)通过轴承Ⅰ(8)与齿轮轴(6)转动相连,所述外转子(4)通过轴承Ⅱ(7)与环形空腔壳体(2)转动相连;
所述外转子(4)的回转轴心与内转子(5)的回转轴心存在偏心,在外转子(4)的内腔中转动的内转子(5)外壁与外转子(4)内壁形成若干个的容积周期变化的密封腔;
在外转子(4)的上端面上以外转子(4)回转轴为中心设置1~4对的永久磁钢组件,所述每对永久磁钢组件由两个以外转子(4)回转轴为中心成180°布置的永久磁钢(9)组成;所述位于外转子(4)上的相邻的永久磁钢(9)的N极和S极相互错开;
在上端盖(1)内设置第一传感器小孔(17)和第二传感器小孔(18),所述第一传感器小孔(17)和第二传感器小孔(18)均贯穿上端盖(1),第一传感器小孔(17)和第二传感器小孔(18)内各自设有一块耐高压、非导磁的隔离片(15),所述每块隔离片(15)上布置一枚磁敏传感器(16);
在下端盖(3)上设有储油槽Ⅰ(21)和储油槽Ⅱ(22),连接内转子(5)回转轴在下端盖(3)的投影点和外转子(4)回转轴在下端盖(3)的投影点作为偏心距连线;所述储油槽Ⅰ(21)和储油槽Ⅱ(22)分别位于偏心距连线的两侧;所述内转子(5)外壁与外转子(4)内壁形成若干个的容积周期变化的密封腔与储油槽Ⅰ(21)和储油槽Ⅱ(22)中的任意一个相连通;
在下端盖(3)上分别设有通油口Ⅰ(19)和通油口Ⅱ(20),所述通油口Ⅰ(19)与储油槽Ⅰ(21)相连通,通油口Ⅱ(20)与储油槽Ⅱ(22)相连通;
在上端盖(1)上设有与储油槽Ⅰ(21)和储油槽Ⅱ(22)相一一对应的均压油槽Ⅰ(23)和均压油槽Ⅱ(23),从而确保内转子(5)和外转子(4)的轴向受力平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压双向摆线转子流量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久磁钢组件的数量为1~4对;
当外转子(4)为4个齿、且永久磁钢组件的数量为1对或2对时,永久磁钢组件以外转子(4)回转轴为中心均匀布置;所述第一传感器小孔(17)和第二传感器小孔(18)以外转子(4)回转轴为中心对称的设置在上端盖(1)内;
当外转子(4)为4个齿时,且永久磁钢组件的数量为3对或4对时,瞬时流量进行数值积分的方法设定永久磁钢组件的位置以及第一传感器小孔(17)和第二传感器小孔(18)的位置,从而通过磁钢和磁敏传感器的合理排布,可以使得流量恒定时,磁敏传感器输出的方波信号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高压双向摆线转子流量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转子(4)的齿数比内转子(5)的齿数多1,所述储油槽Ⅰ(21)和储油槽Ⅱ(22)对称地位于偏心距连线的两侧;
当内转子(5)的齿数≤4时,所述储油槽Ⅰ(21)由4段圆弧和3段直线构成;
这4段圆弧分别为:
以外转子(4)的回转中心为圆心,以外转子(4)的齿根圆半径为半径的圆弧a;
以内转子(5)的回转中心为圆心,以内转子(5)的齿根圆半径为半径的圆弧b;
油槽顶部小圆弧c,所述油槽顶部小圆弧c应尽可能靠近图示位置外转子(4)的齿顶边缘,但是不能超出齿顶边缘;
油槽底部小圆弧d,内转子(5)和外转子(4)的啮合点C与油槽底部小圆弧d相重合;
这3段直线分别为:
依次连接圆弧c和圆弧b的直线e和直线f,直线e与直线f则相交于另一个啮合点A;
连接圆弧b与圆弧d的直线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高压双向摆线转子流量计,其特征在于:上端盖(1)上开有两个与下端盖(3)上的储油槽Ⅰ(21)和储油槽Ⅱ(22)相一一正对应的压力平衡槽Ⅰ(23)和压力平衡槽Ⅱ(24);所述压力平衡槽Ⅰ(23)和压力平衡槽Ⅱ(24)用于确保内转子(5)和外转子(4)的轴向受力平衡;
所述压力平衡槽Ⅰ(23)的深度为0.5~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杭州广展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杭州广展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27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