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屏幕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1253.1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6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奕彰;陈克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F21V8/00;F21V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屏幕结构,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屏幕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信息社会中,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平板电脑与笔记本电脑等,已经成为多数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平板电脑具有重量轻且体积小的优点,相当方便使用者随身携带。并且,使用者只需以单手拿取平板电脑,使用上较无场地的限制。笔记本电脑则是相对于平板电脑具有较佳的运算能力,且具有实体键盘以方便用户输入数据。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演进,这些可携式电子装置也不断推陈出新。部分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双面屏幕以提供更多元的功能。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若将两个屏幕模块直接组合成双屏幕,可让多个用户在不同位置上同时观看双屏幕上的画面,甚至进行操作。但由于两个屏幕模块直接组合会使得整体厚度较大,不仅不美观,屏幕相对于主机转动时,也可能发生过重而无法维持在所需位置的状况,造成用户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屏幕结构,包括光源、一导光板、一第一屏幕模块及一第二屏幕模块。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第一出光面及一第二出光面。第一屏幕模块设置于第一出光面的一侧。
第二屏幕模块设置于第二出光面的一侧,第一屏幕模块与第二屏幕模块平行且背对地设置。光源发出的光线自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后经第一出光面及第二出光面分别射至第一屏幕模块及第二屏幕模块。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双屏幕结构,包括一反射片、一第一背光模块、一第一屏幕模块、一第二背光模块及一第二屏幕模块。反射片包括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第一背光模块配置于反射片的第一面,第一背光模块包括一第一光源及一第一导光板。
第一屏幕模块配置于第一背光模块的一侧。第二背光模块配置于反射片的第二面,第二背光模块包括一第二光源及一第二导光板。第二屏幕模块配置于第二背光模块的一侧,第一屏幕模块与第二屏幕模块平行且背对地设置。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双屏幕结构通过让第一屏幕模块及第二屏幕模块共享导光板或是反射片以降低双屏幕结构的厚度。
以共享导光板为例,导光板的形状可为梯形,光线进入导光板后可自梯形的两侧面射至第一屏幕模块及第二屏幕模块,而同时对第一屏幕模块及第二屏幕模块提供面光源。
以共享反射片为例,反射片设置于第一背光模块与第二背光模块之间,以使未射至第一屏幕模块及第二屏幕模块的光线被反射片的相对两面反射回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而被导至第一屏幕模块及第二屏幕模块。
此外,本发明的双屏幕结构通过单一框架支持第一屏幕模块及第二屏幕模块,以降低双屏幕结构的机构件的厚度。另外,本发明的双屏幕结构通过转换模块感测第一屏幕模块与主机的相对位置,以将画面切换至第一屏幕模块与第二屏幕模块中至少一者,而为使用者带来更多元的使用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双屏幕结构的示意图;
图2A与图2B是图1的双屏幕结构枢接于主机的示意图;
图3A是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双屏幕结构的示意图;
图3B是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双屏幕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双屏幕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双屏幕结构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双屏幕结构100包括一光源110、一导光板120、一第一屏幕模块130及一第二屏幕模块140。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10为发光二极管,但光源110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导光板120包括一入光面122、一第一出光面124及一第二出光面126。第一屏幕模块130与第二屏幕模块140分别平行且背对地设置于第一出光面124与第二出光面126的一侧。
光源110发出的光线自入光面122进入导光板120后经第一出光面124及第二出光面126分别射至第一屏幕模块130及第二屏幕模块140。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20为一梯形,入光面122为梯形的一底面,第一出光面124与第二出光面126分别为梯形的两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12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