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交流转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9117.9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5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伯彦;潘晴财;林保全;杨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转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一种转换电路,特别有关于一种直交流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部分的直交流转换电路会配置有反流器(Inverter),而大都采用高频切换方式,以产生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如此将导致大量的高次谐波电流,而干扰后端的电路或设备,使得后端的电路或设备产生问题。因此,在直交流转换电路中,与反流器的交流输出端所连接的滤波器,在选择与设计上将变得相当重要。
在相同电感值的情况下,相比于传统的L型滤波器来说,LCL型滤波器对于高阶谐波抑制效果更为理想,并已逐渐应用于大功率、低开关频率的反流器上。
LCL型滤波器大都采用信号处理以及三阶滤波设计的概念,并利用LCL型滤波器中的第一个电感与电容所组成的电路结构,以作为反流器所输出的信号的高频成分提供低阻通路,进而降低LCL型滤波器中的第二个电感所产生的电流的高频成分。
虽然,LCL型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的效果明显,但是设计过程繁琐,且需要多次尝试,反复试验才能找到合适的参数,并且LCL型滤波器的电路特性容易受到参数影响。因此,直交流转换电路仍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直交流转换电路,借以降低设计的复杂度,并达成低电磁干扰、低涟波输出电压、高转换效率等作用。
本发明的一种直交流转换电路,包括反流器、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与第二电感。反流器具有两输入接点与两输出接点,两输入接点用于接收直流信号,两输出接点用于产生交流信号。第一电感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耦接反流器的两输出接点的其中之一。第一电容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耦接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耦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第二电容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耦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耦接反流器的两输出接点的其中另一。第二电感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耦接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耦接负载。
本发明的直交流转换电路,通过反流器、第一电感及第一电容所形成的共振电路以及第二电感与第二电容的电路结构,并且通过柔性切换操作,以降低开关的切换损失,且第一电容上的跨压产生极性反转并产生负电压,以克服负载电压的电位障避问题。如此一来,可降低设计的复杂度,并达成低电磁干扰、低涟波输出电压、高转换效率等作用。
有关本发明的特征与实施,现配合附图作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直交流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直交流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直交流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直交流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直交流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300、400、500-直交流转换电路;
110-反流器;
111、112-输入接点;
113、114-输出接点;
121、131、141、151、211、221、231、241、311、321、331、341、411-第一端;
122、132、142、15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412-第二端;
170-直流输入源;
180-负载;
213、223、233、243、313、333-第三端;
C1-第一电容;
C2-第二电容;
C3-第三电容;
C4-第四电容;
L1-第一电感;
L2-第二电感;
L3-第三电感;
S1-第一开关;
S2-第二开关;
S3-第三开关;
S4-第四开关;
S5-第五开关;
S6-第六开关;
D1、D2、D3、D4、D5、D6-飞轮二极管;
CS1-第一控制信号;
CS2-第二控制信号;
CS3-第三控制信号;
CS4-第四控制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中,将以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91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