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因次对比图版的优势流动通道识别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9079.7 | 申请日: | 2012-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3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谷建伟;刘洋;汤龙皓;张强;衣哲;樊兆压;王璐;于晓林;白玉菲;姚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47/10 | 分类号: | E21B4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对比 图版 优势 流动 通道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藏优势流动通道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因次对比图版的优势流动通道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识别注水优势流动通道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示踪剂方法。该方法监测的示踪剂变化浓度为指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地层中的优势流动通道。其优点是精度高,缺点是成本高,工作量大。②试井方法。以现有的试井理论为基础,测量井底压力的变化规律,解释是否有优势流动通道。该方法的理论性较强,但是实际应用中受到影响因素多,对参数要求的测量精度高,多解性严重。③无因次压降图版法。该方法可以定量识别优势流动通道,但是不能确定纵向上优势流动通道的发育层位。④常规吸水产液剖面法。该方法可以对比纵向上各个层段的吸水产液差异,但是缺少统一的识别标准。⑤油藏工程法。该方法数据来源广,但是解释过程中受到影响因素多,多解性严重。
现有优势流动通道识别技术的主要缺点:①成本高,矿场工作量大,解释时间长,占用人力物力多。②大部分方法无法定量识别优势流动通道,多解性强。③现有方法利用的基础数据需要专门测量,资料来源少,不利于判断。④现有方法理论性强,实际矿场的可操作性弱,不利于在基层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来源广、便于统一判断、多解性弱、可操作性强的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可以用于高含水油藏快速准确的识别注水优势流动通道。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采用无因次对比图版来定量识别优势流动通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首先收集应用油田的地质参数和流体参数,对这些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分布频率曲线,得到相应的分布区间和分布特征;
②建立油藏概念模型,根据目标油藏参数分布特点组合数值概念模型,计算水驱开发动态;
③统计计算结果,找出吸水产液量最大小层的吸水产液参数,进行无因次化处理;
④绘制无因次参数分布图版,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划分优势通道发育空间,得到定量化图版;
⑤利用监测资料、劈产资料、数模资料进行单井无因次参数处理,利用无因次对比图版判断优势流动通道的发育状况。
进一步,首先从油藏特征研究出发,总结分析每个油藏的物性、流体特征,然后计算不同纵向差异状况下的油藏生产动态,比较到达目前含水条件下的生产动态,然后比较层间采出状况,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状况下的纵向产液量分布状况,得到不同油藏的优势通道划分图版。
进一步,从生产井和注水井的吸水产液剖面可以对比确定是否出现优势流动通道,但是该种方法对比性差,不利于油藏内进行统一的对比;利用数值模拟、KH等资料对生产动态进行劈产,得到层间采出液量的分布情况后,也可以进行纵向上的优势通道识别。
进一步,根据统计资料,首先建立了基础井网模型,模型中设置10个小层,每个小层的渗透率、孔隙度、砂厚、有效厚度参数为一组,10个组之间按照排列规律进行组合,同时考虑轮南正韵律的地层特征,形成系列模型。利用的相渗曲线和油水性质进行计算,到含水95%。统计计算结束时每口井中吸水最大小层的吸水量,并将这些数值与该井的平均吸水量数值进行对比,形成图版;
在计算完成后,统计相应的数据,做成无因次图版,该图版的横坐标为出现优势通道小层的吸水量占全井吸水产液量的百分数,从左到右,相对吸水产液百分数依次增加;图版的纵坐标为优势通道小层吸水强度与全井总吸水采液强度比值的倒数,无因次;
进一步,所述方法采用的是Q型聚类:每种方案下的计算结果是被分类对象,相对吸水量、吸水强度比为观察指标。聚类开始把参与聚类的每个个体视为一类,根据两类之间的距离或相似性逐步合并;在这里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中的类间平均链锁法:合并两类的结果使所有的两两项对之间的平均距离最小。相对的两个成员分别属于不同的类。该方法中使用的是各对之间的距离,既非最大距离也非最小距离;在距离测量技术上,采用欧氏距离平方,即两观察单位间距离为其值差的平方和;将模型计算的结果绘制于图版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图版分为四个区间,分别为极度优势通道即大孔道、优势流动通道、弱优势流动通道和相对均质流动区间。利用该图版,可以判断生产井或者注水井是否发育优势流动通道。
进一步,所述首先统计分析生产井或者注水井的吸水产液剖面或者KH劈产数据、数值模拟计算数据,计算该井的最大吸水产液小层的注采量占全井的百分数,得到横坐标;然后利用吸水强度和采液强度计算纵坐标,将横坐标和纵坐标代表的点绘制到图版上,落在哪个区域代表出现什么样的流动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90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型乳化机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衣架的活动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