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8421.1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7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诸星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理光 |
主分类号: | G03B21/00 | 分类号: | G03B21/00;G03B21/14;G03B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常规地,包括设置有通风孔的外壳的电子设备(例如,投影机)是已知的(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3-287816)。
在电子设备中,在与外壳内通风孔相邻的位置处放置的短风道的开口内,设置包括板状部件的多个格栅,所述格栅相对于通风孔的通风方向倾斜,使得组件(例如,风扇)不易通过通风孔和风道开口而被看到。因此,可获得遮挡效果。
但是,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3-287816中公开的电子设备中,由于气流吹到所述多个倾斜的格栅,气流的压力损失增加。
因此,对于电子设备来说,需要能在获得遮挡效果的同时减少气流的压力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至少部分地解决常规技术中的问题。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通风单元,所述通风单元具有二维栅格单元和柱状部分,所述二维栅格单元包括互相交叉的一维栅格部分,所述柱状部分设置在所述一维栅格部分的交叉处并突起到所述二维栅格单元的内部和外部中的至少一个。
当与附图一起考虑时,通过阅读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会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优点和技术和工业重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投影机的透视图;
图2是与外部设备一起示意示出投影机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意示出投影机的投影光学系统的配置的图;
图4是投影机的前视图;
图5是投影机的俯视图;
图6是投影机的右侧视图;
图7是投影机的左侧视图;
图8是投影机的仰视图;
图9是选取形成在投影机外壳上的栅格单元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栅格单元的突起的遮挡功能的图;
图11是示出使用投影机的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使用投影机的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线缆连接到设置在外壳上的多个连接器的状态的图;
图14是示出选取栅格单元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5A是选取根据第一变型的栅格单元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5B是示出根据第一变型的栅格单元的突起的遮挡效果的图;
图16A是选取根据第二变型的栅格单元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6B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型的栅格单元的突起的遮挡效果的图;
图17是选取根据第三变型的栅格单元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8是选取根据第四变型的栅格单元的一部分的透视图;以及
图19是选取根据第五变型的栅格单元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在下面基于图1到图14进行说明。图1中,投影机10作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以透视图示出。另外,在图2中,投影机10的总体配置以框图示出。
投影机10例如放置在支座P(见图12)的上表面上,所述支座P设立在与水平平面平行的地板F上(或地板上),并使用。
作为例子,投影机10包括外壳12;容纳在外壳12内的投影光学系统16,所述投影光学系统16基于来自外部设备,例如DVD刻录机R、个人电脑C或USB存储器M的输入信息而将光束投影在屏幕S(见图11和图12)上;光接收传感器单元28;操作单元14;冷却单元22;扬声器18;连接器单元8,上述外部设备连接到所述连接器单元8;以及控制单元20,这些单元连接到所述控制单元20。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投影机10包括调整机构(未示出)等,用于例如通过驱动一部分投影光学系统16而改变投影在屏幕S上的图像的尺寸。
这里,为便于简化说明,在说明可从外部看到的投影机10的各个组件之前,将进行主要部分的说明,即,容纳在外壳12内的各个组件中,先说明投影光学系统16和冷却单元22。
如图3所示,作为例子,投影光学系统16包括:发光的光源80;起到分光单元作用的色轮82;起到匀光单元作用的光隧道84;起到光折射单元(光会聚单元)作用的两个会聚透镜86和88;起到光反射单元作用的两个反射镜90和92;起到光调制单元作用的数字微镜设备(DMD)94;起到光角度扩展和图像形成单元作用的投影透镜96;起到光反射单元作用的反射镜97;以及起到光角度扩展和反射单元作用的自由形状表面反射镜98,这些部件从光源80沿光路按顺序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理光,未经株式会社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84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