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自动内径加工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7167.3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2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王磊;李近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迎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7/02 | 分类号: | B24B37/02;B24B37/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自动 内径 加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品内孔研磨加工领域,它主要涉及一种陶瓷类产品极细内的研磨装配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络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运用,截至2011年12月,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18亿,在网络快速普及的同时,人们对于网速了要求也日益提高,光通信技术作为一种区别与传统模拟信号的通信技术,以其高速度,大容量得到飞速发展,目前光纤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手段。
光通信技术即以光为媒介,以光纤为介质,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作为信号传输的光由于波长较短,光纤通过光纤连接器中继连接时要求连接器必须精密对接起来,对接后要求损耗小,光路通畅,是光能量最大限度地耦合到光纤中,故对于相应的连接部件精度具有很高的要求,插芯作为光纤连接器的一个核心部件,其精度要求更高,他是由一种由纳米氧化锆材料构成,体积小,呈圆柱体型,其中心有一直径为0.1253+0.001-0.000光纤孔,该孔对于保证两光纤光信号能否精确对接至为重要。
目前,由于插芯类产品由于内孔小,且精度要求高,传统 的加工设备难以达到,因此采用何种方法,如何实现内孔的精确研磨,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的半自动内径加工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如下:
半自动内径加工机,包括夹持装置,动力装置,控制箱,研磨装置,位置控制装置;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套筒,夹头,及夹头拉杆;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电机和传输带;所述控制箱用于控制动力电机和位置控制电机,包括人机界面,PLC,按钮等;所述研磨装置包括钢丝,钢丝固定支架,张力调节机构,滑动底座;所述位置控制装置包括位置控制电机,传输带,感应开关;
所述夹持装置通过所述夹头拉杆拉动安装于套筒内的夹头以夹紧并定位产品;所述动力电机位于夹持装置后方,通过传输带驱动夹持装置旋转;所述控制箱用于自动控制所述动力装置,研磨装置和位置控制装置;所述研磨装置位于夹持装置下方,通过钢丝穿过陶瓷插芯毛坯孔,从而实现对产品内孔精确研磨;所述位置控制组件位于所述研磨装置前方,并通过一传输带驱动研磨装置,实现内孔精确研磨;
优选的,以PLC控制为系统,通过钢丝精确研磨产品内孔。
优选的,以产品定位旋转,以伺服电机为动力控制钢丝前进, 精确研磨内孔,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控制箱控制所述夹持装置带动产品旋转,同时控制箱驱动位置控制装置,在滑动底座上按照程序设定的速度驱动所述研磨装置上的钢丝精确实现内孔研磨,从而以一种易于实现,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方法实现精确研磨插芯内孔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与领域内相关陶瓷插芯内孔加工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加工品质稳定,内孔研磨精度高;设备能耗相对较小;加工效率及产能较高;投入成本低,控制实现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
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员来讲,在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部分构造。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半自动内径加工机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半自动内径加工机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半自动内径加工机的侧视图。
图中相应的数字表示的零部件的名称:
1,夹持装置 2,动力装置 3,控制箱 4,研磨装置
5,位置控制装置,11,夹头 12,套筒 13,夹头拉杆
21,动力电机 22,传输带 31,人机界面 32,按钮
33,PLC 41钢丝固定支架 42,张力调节机构
43,滑动底座 44,钢丝 51,位置控制电机
52,传输带 53,感应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方案作清晰,完整了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半自动内径加工机的新技术,其加工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迎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迎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71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机床动态特性衰变的评估方法
- 下一篇:航空发动机轴承内环电感应分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