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电测深多通道观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6492.8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9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徐世铭;龚峰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世铭 |
主分类号: | G01V3/00 | 分类号: | G01V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80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深 通道 观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观测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电测深多通道观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中深部矿产、水资源及工程勘查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的电磁测深方法主要有AMT法、CSAMT法、EH-4法及TEM法,它们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而对于直流电法中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垂直电阻率测深及激电测深法,在探测几十米至几百米深度的目标体时也有其所特有的优势,那就是操作简单、经济及定量反演解释方法相对成熟等。但是在探测中深部地质目标体时,对于属于几何探测的常规电测深法,只能通过增大供电极距增加探测深度,如果依然采用原有观测方式(即以指数递增方式增大供电极距AO,测量极距MO固定不变或做适当增大),这样必然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加数据采集成本。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电测深观测方法加以改进,结合现有的多通道电法仪,实现野外高效数据采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野外数据采集效率高的激电测深多通道观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供电电极作为无穷远极,放置于离井口较远的位置,其余供电电极,及测量电极置于井中,在井中由下至上进行供电和测量。
2)第一个测深点测量结束,供电电极及测量电极整体向上移动一个点位;第二个测深点测量结束,再继续上移一个点位,再继续供电和测量,如此往复,直到整口井测量结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供电电极的个数为10个。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测量电极的个数为20个。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供电电极、测量电极按一定步骤进行测量,大大提高了野外数据采集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供电电极作为无穷远极,放置于离井口较远的位置,其余供电电极,及测量电极置于井中,在井中由下至上进行供电和测量。
2)第一个测深点测量结束,供电电极及测量电极整体向上移动一个点位;第二个测深点测量结束,再继续上移一个点位,再继续供电和测量,如此往复,直到整口井测量结束。
所述供电电极的个数为10个。
所述测量电极的个数为20个。
常规轴向偶极电测深的供电极距和测量极距相等,通过增加供电和测量电极的距离BM来增大勘探深度,随着隔离系数逐渐增大,观测信号逐渐减弱,当隔离系数大于10时,观测信号已较微弱,使其不适于中深部地质目标体的勘探。因此考虑增加供电极距来提高信号强度;增加供电和测量电极的距离来增大勘探深度。通过合理的设置系数,使轴向偶极测深装置能够解决中深部地质目标体的勘探问题。
野外操作过程为:假设接收排列的通道数为n,并以相邻电极间隔a一次性布设好,设置极距AB=na,BC1=ma。发射和接收系统沿测线布设好后,AB供电整个测量排列同时接收;然后整体向前(如向测量排列方向)移动距离a,再进行供电及接收,直到整条测线测量结束。考虑到实际中AB和C1Cn的排列长度可能较大,不便于整体向前移动,因此固定发射和接收机,将电极A和B端供电线分别向前移动距离a,测量排列首端(C1侧)减少一个通道,尾端(Cn侧)增加一个通道,以距离a逐渐向前移动。当AB供电且两相邻电极测量时,记录点在横向上的坐标为,纵向上的视深度为。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世铭,未经徐世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64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行器姿态检测与控制系统
- 下一篇:测定黄连花葶中生物碱含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