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速加捻卷绕的横动装置及卷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6128.1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5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尹帮富;汪斌;许金甲;李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经纬纺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14 | 分类号: | D01H1/14;D01H1/36;B65H54/42;B65H54/2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速 加捻 卷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领域中的加捻卷绕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高速加捻卷绕的横动装置及采用该横动装置的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一种原横动装置6(见附图4-7)可在滑杆上往复运动,滑块竖直安装在原横动装置和横动凸轮轴上。横动马达给横动凸轮轴提供动力,通过滑块在横动凸轮轴的沟槽中滑动传递给原横动装置,实现原横动装置的往复运动。原横动装置与滑块连接部位的截面为三角形,壁厚单薄且分布不均,因受力不均易形成应力集中,很容易损坏;滑块竖直安装时,滑块与横动凸轮轴沟槽底部的摩擦阻力较大;当原横动装置损坏后,滑块易卡在原横动装置、横动凸轮轴和机架之间,造成横动凸轮轴无法正常转动,直接烧毁横动电机,维修成本高昂。现有的导丝器与原横动装置的导丝器连接部之间的紧固靠螺钉与垫块的螺纹连接,当导丝器损坏后,更换很麻烦,必须拆掉导杆、滑杆和罩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高速加捻卷绕的横动装置及卷绕装置,可以延长横动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横动装置更换及维修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速加捻卷绕的横动装置,横动装置上设有与滑杆滑动配合的滑杆孔,沿滑杆孔的圆周设有导丝器连接部和滑块连接部,滑块连接部上设有滑块孔,所述的导丝器连接部和滑块连接部在横截面上的夹角为95-200°。
优化的,所述的夹角为150-180°。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夹角为170°。
所述的滑块连接部还设有镶嵌螺母或螺母孔。
一种采用上述的横动装置的卷绕装置,包括由卷绕辊驱动旋转的卷装,由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的横动凸轮轴,横动凸轮轴上设有螺旋滑槽,滑块与螺旋滑槽形成滑动配合;
安装于机架上的滑杆,横动装置上的滑杆孔与滑杆形成滑动配合,横动装置上的滑块连接部设有滑块孔,滑块孔与滑块上的杆形成滑动配合,横动装置上的导丝器连接部与导丝器连接;
所述的导丝器连接部和滑块连接部在横截面上的夹角为95-200°。
优化的,所述的夹角为150-180°。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夹角为170°。
所述的滑块连接部还设有用于连接导丝器的镶嵌螺母或螺母孔。
在横动装置的导丝器连接部下方还设有支承所述导丝器连接部的导杆。
还设有与导丝器配合的导丝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高速加捻卷绕的横动装置及卷绕装置,由于改进了滑块连接部的倾角,使导丝器连接部和滑块连接部之间形成受力平衡,从而减少了滑块与横动凸轮轴之间的摩擦力,滑块滑行更顺畅。横动装置往复运动过程更稳定;当横动装置或滑块损坏后,由于配合中的滑块位于倾斜的位置,滑块会很轻松地掉在横动凸轮轴下方的机座槽内,这时横动凸轮轴空转,避免卡死横动凸轮轴,有效的保护了横动电机。与导丝器连接的导丝器连接部镶嵌了两个螺母或采用螺纹孔,更换导丝器非常方便。采用本发明中横动装置的卷绕装置,其横动装置受力均匀,制造、安装更方便,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现有横动装置寿命只有半年,而本发明中的横动装置的寿命可达到两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也是图4的E-E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的D向视图。
图4为主视结构示意图,为对比与现有技术的效果,将原横动装置和改进后的原横动装置安装在一起。
图5为图4的F-F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6的G向视图。
图中:卷装1,卷绕辊2,导丝器3,导杆4,滑杆5,原横动装置6,滑块7,横动凸轮轴8,机架9,已加捻纱线10,导丝轮11,横动装置12,导丝器连接部121,镶嵌螺母122,滑杆孔123,滑块孔124,滑块连接部125,垫块13,通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中,一种用于高速加捻卷绕的横动装置,横动装置12上设有与滑杆5滑动配合的滑杆孔123,沿滑杆孔123的圆周设有导丝器连接部121和滑块连接部125,滑块连接部125上设有滑块孔124,所述的导丝器连接部121和滑块连接部125在横截面上的夹角α为95-200°,其中滑块孔124的轴线与滑块连接部125垂直。与如图4-7中所示的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结构使导丝器连接部121和滑块连接部125之间受力平衡,从而滑块滑行更顺畅,在现有技术中夹角β约为40-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经纬纺机有限公司,未经宜昌经纬纺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61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