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服装中混纺纤维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4748.1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6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孟念珩;张才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主分类号: | D01G11/04 | 分类号: | D01G11/0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服装 混纺 纤维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纺纤维分离方法,特别针对一种含多纤维废旧服装中混纺纤维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纺织品的消费量不断增长,使得纺织品纤维被大幅消耗,产生大量纤维废弃物,目前没有有效的方法处理这些废旧纺织品,导致被废弃的纺织品数量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而未处理回收的废旧纺织品与其它垃圾一起被胡乱丢弃和堆积,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目前石油及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又带来纺织原料资源的紧缺,因此,循环利用纺织品纤维的任务迫在眉睫。
目前就服装面料纤维种类而言,过去大多面料都是单一纤维,相对纤维分类回收比较容易,但是随着人类对服装舒适性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服装面料由过去的单一原料转化成多种纤维共存的混合纤维面料,这导致面料纤维分类使用难度加大,重新利用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设计一种含多纤维的废旧服装中混纺纤维分离方法,操作步骤简单,不同纤维分离程度高,为废弃服装的纤维分类回收利用提供保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废旧服装中混纺纤维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回收的废旧服装清洗干净,去除固体及无机物杂质,晾干;
(2)将步骤(1)处理后的服装经开松机充分分离,得到棉絮状纤维,再经梳理机梳理,分离纤维为单纤维状态,并铺成薄网状;
(3)配制密度呈梯度渐变的分离剂,将步骤(2)中薄网状的纤维置于该分离剂中,静置一段时间,获得处于不同高度、分离开来的的纤维,不同密度的纤维对应在不同的高度位置。
(4)将分离开来的纤维自上而下取出,即可达到分离效果。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所述的步骤(1)中,清洗采用水,然后再用石油醚做进一步的清洗,常规服装水洗涤即可,如水洗涤后服装上仍含有染料、颜料、浆料、涂层等物质,可通过石油醚进一步清洗,去除这些无机物。
石油醚清洗后服装要放置10-20天,以利于石油醚充分挥发。
所述的步骤(3)中,密度呈梯度渐变的分离剂为CCl4溶液与二甲苯(C8H10)的混合液,先加入CCl4溶液,再加入相应体积的二甲苯(C8H10)溶液,静置获得稳定的溶液,其中,CCl4溶液与二甲苯(C8H10)体积比为1:1-2,优选为1:1,待静止24小时后,得到密度逐渐增大的溶液,溶液最上层密度ρ1=0.843g/cm3,最底层密度为ρ2=1.596 g/cm3,中间随着液体深度加大,密度呈线性递增趋势。
步骤(3)是在分离缸内进行的,该分离缸为带有刻度的玻璃容器。
所述的分离缸为圆形或方形。优选为圆形,其内径为1-2m。
步骤(4)中取出的纤维可进行二次分离,二次分离在二次分离容器中进行,二次分离容器的内径比分离缸的内径大0.5-1m,分离剂与步骤(3)相同。如纤维密度接近,或者纤维量较多,肉眼观测各纤维无分层,可选择直径较大的容器,以利于纤维更好分散,直至肉眼可观测纤维存在分离层,以达到将各纤维彻底分离的目的。
步骤(4)获得的纤维分别通过高压灭菌器除菌,漂白工艺处理后,可直接用作纺纱或非织造布材料;也可将获得的纤维经过造粒、熔融后重新纺丝,加工成新纤维。
步骤(1)中经过清洗干净的服装再经过步骤(2)中三辊全自动开松机(一般刺辊直径为730mm)充分分离后,得到棉絮状纤维,经过梳理机梳理,分离纤维成单纤维状态,并铺成薄网状态以利于后续步骤(3)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47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