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活SCR脱硝催化剂的再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2521.3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4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盘思伟;汤龙华;韦正乐;李丽;赵宁;黄碧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94 | 分类号: | B01J23/94;B01J38/00;B01J38/68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1008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cr 催化剂 再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减活的再生方法,特别涉及适用于燃煤电厂SCR脱硝催化剂减活的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作为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由于会引起酸雨、光污染、全球变暖以及削减臭氧层等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燃煤电厂是我国NOX排放量最主要的来源,2010年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8.18亿千瓦,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1.86亿千瓦。尽管我国未来能源结构的设定将尽量把煤炭所占的比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得火力发电未来发展的速度趋缓,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并不会改变燃煤机组在我国电源结构中的支配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环保需求日益高涨,我国对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限制的不断加强,对火电厂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排放控制是继烟气脱硫后国家控制火电厂污染物排放的又一个重点举措。因此作为一种高效的烟气脱硝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工艺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主要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氨(或其他还原剂)选择性的将NOx还原为N2和H2O的方法。
作为SCR工艺的核心,催化剂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SCR系统的整体脱硝效果。目前发电厂装配的SCR催化剂主要为V2O5-WO3/TiO2/堇青石,反应温度为300-500℃,布置在空气预热器和电除尘器上游(高灰侧),因此催化剂很容易受到灰分、碱金属、碱土金属、砷、二氧化硫等堵塞和中毒的影响而失活。考虑到脱硝催化剂的价格较高,若高效的实现催化剂的再生,将大大节约脱硝成本。
目前专利中的催化剂再生方法,一般是经过干式吹扫和湿式浸泡两步前处理,再进行活性组分的负载和干燥等处理。专利号CN101574671A公开了一种SCR脱硝催化剂再生液,该再生液由主剂补充液、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渗透促进剂JFC+表面活性剂OP-10+平平加)、酸和去离子水组成,采用浸渍法对催化剂同步实现清洗和再生,再生后催化剂活性恢复达到90-105%;专利号为EP06019991.6的欧洲专利给出了金属氧化物-超强酸基的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中毒的SCR催化剂,对碱金属及碱土金属中毒的脱硝催化剂的再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这些方法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SCR催化剂再生效果,但仍存在再生后的催化剂的活性及抗毒性能差容易再次失活、处理复杂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进一步开发研究相关技术方法。
等离子体作为一种高效的技术手段,与催化剂领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量的研究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的催化剂具有比表面积大、还原速率快、催化组分晶格缺陷等优点从而促进催化活性的提高,同时其相对于常规的焙烧,处理时间短,非常有利于工业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SCR烟气脱硝催化剂减活的再生方法,此方法不仅可以使催化剂恢复很高的活性并且抗毒性能较强,同时所添加的活性组分环保、价格相对低廉,节约了催化剂再生成本,同时运用等离子体替代焙烧处理,经等离子体处理的催化剂比表面积大,活性分散高,极大促进了催化剂的活性的稳定性。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减活SCR脱硝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包含清洗液和活性补充液的再生液配制
清洗液组分构成:硫酸0.1-0.8mol/L,草酸或柠檬酸的一种或两种0-0.01mol/L;活性补充液组分构成:硝酸铜、硝酸铁、硝酸铈中的一种或多种,含量为0.1-1mol/L,渗透剂(OE-35)0-0.001mol/L;
将清洗液和活性补充液混合震荡20-30min,使其混合均匀得再生液;
(2)抗毒改性液的配制:抗毒改性液中含有硝酸锌、醋酸锑、草酸铌、甲醇,少量的扩散剂,硝酸锌0.1-1mol/L,醋酸锑0.5-1mol/L,草酸铌0.5-1mol/L,甲醇0-0.1mol/L,震荡20-30min,混合均匀;
(3)将需要再生的催化剂用无油压缩空气(0.6MPa)进行吹扫10-30min;
(4)对经(3)处理的催化剂浸渍于再生液中浸渍3-5h,并伴随超声振荡,再在80-110℃干燥2h,至少重复2次;
(5)经(4)处理的催化剂浸渍于抗毒改性液中浸渍3-5h,并伴随超声振荡,再在80-110℃干燥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25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