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油机气缸盖喷油器安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9572.0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7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秦江福;廖升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61/14 | 分类号: | F02M6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彭晓玲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缸盖 喷油器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油机气缸盖喷油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柴油机气缸盖(尤其是四气门气缸盖)的喷油器是安装在喷油器安装搭子的喷油器安装孔内的,喷油器安装搭子是直接铸造在缸盖上,连贯缸盖上顶板、下底板,喷油器安装孔需通过后期机加工获得。
这种和气缸盖整体铸造出来的喷油器安装搭子,铸造性能差,容易形成许多疏松孔,使得加工出喷油器安装孔后,气缸盖冷却腔内的密封冷却液和喷油器返回的柴油容易通过该疏松孔渗漏,密封性差;同时也增加了缸盖的铸造废品率。
另外,此法铸出来的喷油器安装搭子需要留有较厚的壁厚(最少4.5mm以上的壁厚),因而挤占了比较多的缸盖鼻梁区的空间,一方面使得鼻梁区冷却水道由于空间狭小而冷却能力不足,经常发生缸盖裂的严重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形成该缸盖鼻梁区的砂芯较薄,铸造时容易发生烧结现象,对于分层水套来说,鼻梁区的砂芯烧结与否,处于不可探测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缸盖的铸造质量。同时砂芯的清理也非常的困难,缸盖存在着极其严重的缸裂隐患。为了减少鼻梁水腔区的烧结现象,有的设计员就通过切割气道来扩大鼻梁区的砂芯空间,但这样一来就降低了气道的流通性能,即降低了发动机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提高缸盖的铸造性能和使用性能,降低了铸造废品率的柴油机气缸盖喷油器安装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柴油机气缸盖喷油器安装结构,包括:缸盖本体,以及插装在缸盖本体内的喷油器铜套;缸盖本体的中部竖直开设有喷油器铜套安装孔,喷油器铜套插装在所述喷油器铜套安装孔内,以隔离出上水套水腔和缸盖鼻梁区水腔。
上述技术方案中,喷油器铜套的下部具有内收锥形口,喷油器铜套安装孔的下部开设有与内收锥形口外壁适配填充的喷油器铜套封气环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喷油器铜套上部侧壁与喷油器铜套安装孔内壁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
上述技术方案中,喷油器铜套的壁厚只有1.3mm。
上述技术方案中,喷油器铜套的中下部具有挤压皱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柴油机气缸盖喷油器安装结构简单合理,改用薄壁喷油器铜套来安装喷油器,喷油器搭子不和气缸盖一体铸出而预留较厚的壁厚来挤占缸盖鼻梁区空间,使得鼻梁区的砂芯相当厚实,不容易发生烧结现象,提高了缸盖铸造质量。另外,由于没有喷油器搭子的阻碍,清砂也会变得可探测和便利。同时,喷油器铜套壁薄,让出了许多水腔空间,冷却水就会很顺畅的通过鼻梁区,形成良好的冷却能力,在幅提高了缸盖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柴油机气缸盖喷油器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柴油机气缸盖喷油器安装结构的喷油器铜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缸盖本体,11-喷油器铜套,12-喷油器铜套安装孔,13-上水套水腔,14-缸盖鼻梁区水腔,15-排气道,16-进气道,17-挤压皱折,18-内收锥形口,19-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正面”和“反面”均以各图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这些用来限制方向的词语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并不代表对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发明的柴油机气缸盖喷油器安装结构把原需和气缸盖一体铸造出的喷油器搭子,改用薄壁喷油器铜套来安装喷油器。喷油器搭子不和气缸盖一体铸出,也就不需要预留较厚的壁厚来挤占缸盖鼻梁区空间,使得鼻梁区的砂芯相当厚实,不容易发生烧结现象,提高了缸盖铸造质量。另外,由于没有喷油器搭子的阻碍,清砂也会变得可探测和便利。同时,喷油器铜套壁薄,让出了许多水腔空间,冷却水就会很顺畅的通过鼻梁区,形成良好的冷却能力,在幅提高了缸盖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1所示,该柴油机气缸盖喷油器安装结构的具体结构包括:缸盖本体1,以及插装在该缸盖本体1内的喷油器铜套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95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EGR系统